五万块直接砍掉,CR-V成交价跌到13.5万,前九个月销量还是掉了18.6%,合资SUV走到这步田地了?
去年在河南跑市场,当地经销商跟我抽烟时说了句话:现在来看车的年轻人,张口就问能不能上绿牌、充电方不方便。你跟他聊混动省油、聊三年保值率68%,人家反手打开手机给你看宋PLUS DM-i的配置表——110公里纯电续航、支持快充、车机能追剧,价格还便宜三万。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不是CR-V不行,是玩法变了。
前两天路过东风本田店,销售小王拉着我聊天。240TURBO两驱版指导价18.59万,现在成交价能做到13.5万左右,等于直接砍掉一台飞度的钱。按说这优惠够狠了,可今年前九个月销量还是跌了近两成。我问他哪儿出问题了,他苦笑着指了指展厅角落那台e:NS1纯电车——半年没人试驾过。
账面功夫没偷懒
那套第四代i-MMD混动,2.0L发动机热效率做到43%,这数字在燃油机里头算得上一流水准。我开过朋友的e:HEV版本,早高峰五环路爬行,表显油耗能稳在4.8L,比我那台2.0T的途观L省了快一半油钱。
发动机多数时候不直接推车,就管发电,只有高速巡航才直连驱动。城里红绿灯起步,电机315牛米的扭矩推着走,感觉比小排量涡轮顺快多了。上了高速120以后想再提速超车,动力储备就有点吃紧,这大概是这类混动架构躲不开的特性。
Honda SENSING 360全系标配,8个摄像头加5个毫米波雷达,该有的功能都给齐了。车机被吐槽得多——10.1英寸屏幕冷启动要等十来秒,语音识别水平还停在上个时代。坐惯新势力那些车的人,多半觉得这套系统像从功能机时代穿来的。
老本行还端得住
本田的空间魔术没丢手艺。后排腿部空间接近一米,靠背能调角度,地台全平。上周末帮朋友搬家,后排座椅放倒装了两台洗衣机和一堆杂物,还有富余。
底盘质感保持着合资该有的分寸。过减速带那股韧劲儿,跟比亚迪宋PLUS比起来更扎实些。60公里时速车内58分贝,算不上特别出挑,但比某些自主品牌安静几个档次。高速上胎噪有点明显,轮拱隔音材料估计省了成本。
时代列车开向别处
三四线城市和县城,CR-V的牌子还管用,三年保值率68%摆在那儿。可一二线城市的增量市场,已经被新能源品牌分得差不多了。
CR-V的插混版虽然出了,70公里纯电续航,但不支持快充,车机智能化跟不上节奏。更要命的是,整个新能源转型的步子迈得太慢。那台e:NS1纯电车型,市场表现用“惨淡”形容都算客气的。
这种局面不只是CR-V一家在扛,整个合资SUV板块都在经历同样的阵痛。
怎么选看自己
年行驶里程超两万,没固定充电桩,对车机智能化要求不高,就想要台稳定省心的买菜车——e:HEV版本还值得考虑。43%热效率不是数字游戏,六万公里保养成本四千八,后期养车负担不重。
通勤距离短,家里能装充电桩,又想体验点新鲜玩意儿,那该去看看新能源选项了。技术路线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脚。
站在4S店门口,看着那张“限时优惠5万”的横幅,我想起十年前CR-V加价两万还要排队的场景。世道变得快,当年的牌面也得学会服帖新规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