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网
7月22日,随着三菱汽车正式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长达27年的合资合作,这家曾在中国汽车市场叱咤风云的日系品牌,最终以关闭发动机工厂、全面退出生产环节的方式,退出中国市场。
三菱汽车决定退出合资企业,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迅速转向电动汽车。在此背景下,三菱汽车认为需要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战略,因此作出了这一决定。
据了解,三菱汽车自1980年代通过发动机技术合作(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进入中国市场,曾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其4G6系列发动机的可靠性能,这家合资企业不仅为三菱品牌国产车型提供动力支持,更成为长城、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心脏供应商”——巅峰时期,其发动机产品占据国产车市场30%的份额。
然而,当中国汽车市场从“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迈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三菱却未能及时完成战略转型。尽管其发动机技术仍服务于部分传统燃油车型,但在中国车企集体转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三菱的燃油发动机业务逐渐沦为“昨日黄花”。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新注册登记量占比超7%,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三菱赖以生存的发动机业务自然难以为继。
三菱的败退,本质上是全球汽车产业“中国考场”的一次压力测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速度远超行业预期:从2015年产销量占比突破1%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到2023年渗透率达31.6%,再到2024年前11个月飙升至40.3%。
当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当电池成本五年下降80%,当智能驾驶从高端配置变为行业标配,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至历史低点。
三菱的退出,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节点。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5倍,比亚迪、蔚来等品牌正以“技术输出”模式进军欧洲市场;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两位;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系统已实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量产落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成为主流的意思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至少要超过一半。到2035年,我国汽车销售规模预计在4000万辆左右,那就意味着届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至少要达到2000万辆。其实,从现在来看,我们判断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会更高,会在60%以上,甚至达到80%都是有可能的。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