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

在河南郑州,一家经营了十几年的合资品牌4S店,上个月悄悄关掉了最后一家分店。 老板李总在清算时算了一笔账:店里积压了200多辆新车,每辆进价20万元,但市场价已经跌到18万,如果全部甩卖,直接亏损超过400万。 而主机厂的返利还要等90天才能到账,资金链早已断裂。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卖一辆亏两万,不卖亏更多。 ”李总苦笑着说,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困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10月7日的发文中直言,2025年中国汽车经销商正面临系统性危机。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汽车卖得越多,经销商反而死得越快?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84.4%的经销商陷入“价格倒挂”的怪圈,每卖出一辆车,亏损就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 更可怕的是,行业库存预警指数连续多月站在56.6%的荣枯线之上,5月全国汽车库存突破345万辆。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按单车15万元计算,超过5000亿元的资金被冻结在库存里。 这些钱原本可以用于改善服务、升级设施,现在却成了压垮经销商的沉重负担。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14家样本经销商的总收入为1894亿元,同比下降10%。 但更惨的是利润端:这些企业合计净利润亏损3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这意味着,行业整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恶性循环。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中升控股、永达汽车等头部企业收入下滑6%到13%,而区域经销商如厦门信达收入降幅高达35%。 只有少数像和谐汽车这样的企业逆势增长29%,但这样的案例在行业中凤毛麟角。

经销商最大的痛点来自库存压力。 主机厂为了冲销量,不断向经销商压库,批发量远高于实际销量。 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30天增加到2025年的36.6天,这意味着资金占用时间更长,成本更高。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正通汽车、国机汽车的库存周转天数甚至超过70天。 厦门信达的存货同比增长71%,但收入却下降35%,这种倒挂现象直接导致现金流紧张。

价格战则是另一把利剑。 为了清理库存,经销商不得不参与恶性价格竞争。 “进销倒挂”成为常态,即高价进车、低价卖车。 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2年的8%降至2025年的7%,中升控股、永达汽车等企业的毛利率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永达汽车、美东汽车等企业的亏损额超过35亿元。 正通汽车、新丰泰集团的净利率已经为负。 费用率也在攀升,浩物股份的费用率超过9%,正通汽车甚至高达15%。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经销商的真实挣扎。 一位浙江的经销商透露,主机厂的返利占利润的60%到80%,但兑现周期长达90到180天。 在这段真空期,经销商只能靠借贷维持运营。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面对危机,部分车企开始调整策略。 比亚迪率先承诺“不再压货”,并引入库存“熔断机制”,当4S店库存超预警线时立即停止发货。 同时,比亚迪还精简产品线、稳定价格、加速返利兑现。

6月初,17家车企(包括东风、广汽等)和7个品牌(包括宝马、上汽通用等)共同承诺,将供应商付款和经销商返利周期缩短至60天内。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经销商自身也在寻求出路。 一些经销商集团开始增设新能源品牌门店,拓展充电桩建设与运营业务。 例如,中升集团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整合充电网络、电池回收、车联网服务等新业务。

汽车金融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易鑫集团上半年收入增长22%,显示非传统业务的韧性。 在经销商毛利构成中,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为-22.3%,而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63.8%和36.2%。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行业组织也在积极发声。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倡议,提出坚持以销定产,杜绝强压库存;纠治价格倒挂,及时返利;缩短回款周期等多项措施。 这些倡议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经销商利益。

政策层面的支持被视为破解困局的关键。 崔东树建议开展汽车经销领域金融环境专项调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对现有贷款进行展期、增加授信额度、鼓励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政策等。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购车贷款贴息也被提上议程,旨在激活消费端。 此外,行业呼吁严惩低价倾销,强制主机厂“以销定产”,将返利兑现周期压缩至30天内,并明确二手车交易税收规则。

区域差异在危机中更加明显。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中盈利的占比为42.9%,而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中盈利的占比仅为25.6%。 这种分化加速了行业洗牌,尾部经销商被迫出清。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库存积压最严重的地区,如河南、河北等地,经销商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 地方政策调整导致客流锐减,但主机厂仍强制压库,形成“价格倒挂—亏损—再压库”的死循环。

数字化工具成为经销商自救的重要手段。 一些经销商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通过直播卖车、社群运营等方式吸引客户。 线上集客成本虽然上升,但相比传统广告,转化率更高。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售后市场成为利润的生命线。 经销商加大了对保养、维修、保险等业务的投入,试图通过服务增值弥补新车销售的亏损。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升级,帮助经销商更好地追踪用户需求。

行业整合趋势愈发明显。 头部经销商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经销商则面临被收购或倒闭的命运。 这种整合不仅发生在同一品牌内,还跨品牌、跨区域进行。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给传统经销商带来挑战。 新能源车售后产值较低,但经销商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充电桩建设、电池检测等新业务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回报周期较长。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影响着经销商运营。 比价网站、短视频平台让价格更加透明,经销商很难维持高利润。 客户对服务的期待更高,要求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个性化的方案。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融资环境收紧让情况雪上加霜。 银行对汽车经销商的贷款审批更加谨慎,部分经销商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利息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已飙升至临界点。

员工流失是另一个隐忧。 由于业绩下滑,许多4S店开始裁员降薪,经验丰富的销售顾问和技师流向其他行业。 服务质量下降,进一步影响客户满意度。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主机厂与经销商的关系正在重构。 过去以压库为主的合作模式难以为继,双方需要建立更公平的风险共担机制。 一些品牌开始试点“以销定产”模式,根据实际订单安排生产。

二手车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但税收规则不明确、车源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发展。 经销商呼吁政策层面明确二手车交易税收规则,简化过户流程,激活市场活力。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经销商集团的运营效率差异显著。 中升控股、永达汽车等头部企业将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40天以内,而部分区域经销商的周转效率下降超过50%。 这种效率差距直接反映在盈利能力上。

费用管控成为生存关键。 美东汽车、国机汽车通过收缩策略,将费用同比下降超20%。 而和谐汽车、易鑫集团因业务扩张,费用同比增长20%以上。 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下降,更注重性价比和服务体验。 经销商需要从单纯的销售渠道转型为综合服务平台。 一些先锋经销商开始提供终身保养、电池租赁等创新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仅27.5%的4S店完成既定销量目标,72.5%的经销商面临达标压力。 亏损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为17.5%,盈利比例仅为29.9%。 这种分布反映出行业的普遍困境。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5%,但传统经销商转型缓慢。 独立新能源品牌经销商盈利比例较高,但投入成本也更大。 充电桩建设、技术人员培训需要大量资金,许多经销商望而却步。

价格战的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主机厂产能过剩,消费需求疲软,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经销商成为缓冲带,承担了库存和价格压力。 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引发行业深思。

救救4S店吧!乘联会秘书长发文称25年汽车经销商急需政策支持!-有驾

政策干预的呼声越来越高。 除了金融支持,行业还需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抵制低价倾销、设定最低利润空间等提议被广泛讨论,但执行层面面临挑战。

经销商不是产业链的“缓冲垫”,而是连接厂商与用户的核心枢纽。 其98%的主体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万就业。 过去三十年,他们支撑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从无到有。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经销商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度。 主机厂、经销商、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寻找平衡点,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

消费者的选择也在塑造行业未来。 更理性的购车决策、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倒逼经销商提升专业能力。 透明定价、快速响应、增值服务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

行业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正在失效。 经销商必须适应电动化、数字化、服务化的趋势。 但转型需要时间、资金和人才,许多中小经销商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商业问题,更关乎经济稳定和社会就业。 如何在不破坏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帮助经销商渡过难关,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决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