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美国专机降落在马来西亚时,机舱里装的不是谈判诚意,而是特朗普政府提前策划的“软件脱钩”威胁——就在中美高层会晤前夕,美国竟宣称要限制笔记本电脑、喷气发动机等所有依赖美国软件的产品对华出口。
可笑的是,中国商务部同一天发布的公告中,物项列表的文件格式清一色使用了国产WPS文档。 美国还在用办公软件当筹码时,中国连谈判材料的“纸”都已换成了自家生产。
谈判桌上的“下马威”循环
2025年9月14日,西班牙马德里的谈判桌还没铺开,美国就先扔出一枚关税炸弹: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的关税,同时将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这已是2025年内中美第四轮谈判前,美方第四次重复同一套路——从5月瑞士会谈前制裁中国炼油厂,到10月马来西亚会谈前威胁“软件脱钩”,每次剧本雷同:先施压,再谈判,试图用不确定性逼中方让步。
特朗普的“变脸术”更是熟练。 10月中旬,他先放风“可能取消月底会晤”,几天后改口称“若谈崩就加税155%”,随后又派财长贝森特赴马来西亚打前站。 这种反复横跳,连美媒都直言是“虚空造牌”,因为美国真正的软肋早已暴露无遗。
稀土牌:中国捏住美国军工命门
美国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特斯拉电动车电机离不开稀土磁铁,而美国本土稀土储量仅占全球1.4%,加工能力几乎全依赖中国。 2025年4月,中国对镓、锗及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产业瞬间窒息——其83%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部分重稀土完全无法替代。
特朗普曾气急败坏威胁:“不给稀土就加税200%! ”但现实是,美国连绕开中国加工链的选项都没有。 特斯拉试图在墨西哥建厂规避管制,却因缺乏稀土加工设备被迫继续从中国进口磁铁。
中国稀土战略的底气来自长达15年的布局:从整合开采企业、设定配额,到攻克高端磁铁技术,最终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 美国《华尔街日报》承认:“没有中国,稀土原矿只是一堆石头。 ”
中方的反制:掀桌子的勇气
美方每次“下马威”后,中方的回击速度远超预期。 马德里会谈前2小时,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直指美国科技企业利润核心;同时针对钐、钆等7类稀土实施精准出口管制,掐住美国新能源和军工供应链的咽喉。
更让美方措手不及的是中方的“替代战”。 当美国威胁软件断供时,中国各部委已全面推广WPS办公系统;当美国拉拢G7对华加税时,中国将大豆订单转向南美,让美国豆农堆积如山的库存彻底滞销。 商务部2025年第61号公告全程使用WPS格式,被视为对美方技术威胁的无声嘲讽。
谁更怕脱钩? 数据说话
美国对华软件脱钩的代价是明账:若实施,美国科技业将损失超500亿美元,10万人失业。 中国占美国芯片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英特尔、微软等企业早已因过往管制措施股价暴跌。 而中国稀土即便十年不出口,也仅损失部分外汇收入,但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可能彻底停摆。
欧盟的“不配合”更凸显美国孤立。 特朗普写信要求北约统一对华加税50%-100%,德国奔驰、法国空客却集体沉默。 欧洲企业清楚,中国市场贡献了宝马近30%的销量,与中国“脱钩”等于自断财路。
谈判桌外的暗流
10月23日马来西亚会谈中,美方重点提出三个诉求:延长3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建立稀土供应链预警机制、固定月度磋商流程。 但中方坚持前提:美国必须全面取消对华关税。
这些博弈细节揭示了一个现实:美国一边需要中国的大豆市场、稀土供应和气候合作,一边又试图用制裁换取单边利益。 而中方用一次次反制证明,谈判桌不是施压场,而是平等博弈的擂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