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

9月第一周新势力销量榜一出来,大家都能看明白了吧?第一名是零跑,紧接着是问界,小米落到第四。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每周例会,销量排名有啥新鲜的?但这里面的门道,比你想的多多了。

零跑汽车这回又是第一,这个成绩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其中最扎眼的其实还是——零跑卖得好,其实并不是技术多牛、配置多豪华,而是价格低。你想想1.08万辆的周销量,这在一众新势力里是啥概念?就算比上周少了三千台,那也还是能称王。但你不用过分迷信这些数字,销量多,不见得公司真有底气,比如零跑这种低价策略,实际上是把很多原本买别家国产车人拉拢过来了。

可问题来了:卖得多,利润就一定高吗?其实未必。在这年头,卷到全行业哭爹喊娘,厂商们本来是想造点高溢价的高端车,突然发现人家零跑直接杀到最低价。你说你要做高端,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行,车好是好,能便宜点不?”零跑就一句话,能便宜为啥不便宜?然后销量上去了,名气出来了,利润薄点也认了。

说白了,现在消费者要什么?无非是实惠、耐用还得不掉价。你零跑能卷出这么个价格,别家的压力就大了。你看去年理想风光无限,那会儿理想走的路线其实和零跑很像,也是靠着一个“值!便宜!”觉得能卷赢所有人。没想到今年遇到更能卷的,理想直接被甩后头了。这是不是说明,卖车这事儿,有时候不是你想怎么牛就能怎么牛,得看谁更敢豁出去。

再看第二、第三名。问界排第二,其它品牌还真得服气点。别忘了,华为其实这些年几乎是踩着高端品牌打低端车型的打法。M9、M8、M7这些车,全铺到30万到50万的区间,目的特明显,奔驰、宝马、奥迪那波人大概之前没想过能花低价买到高配置国产车,结果问界敢于直接挑战他们。你要是问我为啥问界能上来?很简单:人家真的听得懂市场的声音,调改快,优惠给得够狠。你只要销量一跌,问界立刻出新、降价、配得更高。谁抗得了?

有些人一说到华为问界就担心:“华为不是搞手机的吗?怎么造起车了?”你回头一看,人家怎么做,从渠道到用户运营、从手机生态拉流量,手法一个比一个溜。市场变化它是能踩准节奏,这就是老企业和准新势力的差别。

说起第三的小鹏,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两年前小鹏差点进不了前十,结果现在稳稳前四,压力不大?肯定大。但人家怎么做上来的呢?王凤英来了以后,第一件事不是张牙舞爪地搞宣传,而是潜下心梳理供应链、全流程。制造业这事,说到底拼的是成本控制。你把成本打下去,定价空间就大了,遇事也能柔性出拳。而且小鹏车最近两年在智能驾驶、自动泊车之类的新花活上也下了血本吸引消费者。这种公司有调整能力,遇见行业震荡还能爬回来,算是个正面教材。

说到第四就该说说小米了,这回销量一腰斩,能不警醒吗?很多米粉还在头脑发热地给雷军站台,觉得小米一出全场都得给面子。实际上你认真看看,这0.62万辆什么概念?降幅快六成。小米确实靠两款车销量不算丢人,但问题在于热度一过,想持续就难了。你手机能年年出爆款,可车子不是手机,生命周期一年半載,下一波新车跟不上?那立马掉队。销量涨得快,跌得也快,小米汽车现在得赶紧琢磨琢磨下一步路咋走。

理想汽车本周又跌到第五,一对比去年上半年,差距立刻出来了。理想一开始靠增程、靠配置,确实有一拨粉丝拥趸。但市场不等人,当零跑和问界纷纷靠价格战割地分蛋糕的时候,理想往哪儿走?这时候你会发现,稳定是好事,但过于“躺平”很危险。消费者追新的心思,远比厂家想得快。

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有驾

其实咱们回头看看,什么叫“新势力”?原意是指新方式、新技术、互联网思路造车。现在你一轮又一轮销量榜单出来,网络那套打法重要,但最终拼的还是产品、售后、价格和品牌力。你哪一条没跟上,都有可能被市场边缘化。就像蔚来,曾经“蔚小理”三兄弟,风光了好几轮,现在被后浪挤得喊累,每个礼拜都在排行榜末尾徘徊。

再说说极氪、深蓝、乐道这些品牌,其实有吉利、长安、蔚来这些老东家的加持,产品力不差,供应链、制造能力也强,但你会发现很难再出现“横空出世”的奇迹。新车一出,立刻有十家厂商对标,你一拉低价格,大家一起杀红眼。到最后,用户也被“宠坏”了。以前买车想多花钱上高配,现在一看连17、8万越野都能买,不买变相觉得亏,这就是行业“内卷”的极致了。

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有驾
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有驾
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有驾

市场、厂商、用户,三方博弈下,谁能活下来?如果只是靠拼价格,终究有一天要拼到成本见底,利润消失。一旦市场回暖或者遇大周期变动,谁能熬得住?这其实是接下去两三年的最大悬念。你看现在有的车企干脆拆东墙补西墙,融资、上市、海外扩张一起上,目的就是一点——撑下去。

有意思的是,现在销量已不再是评价车企的唯一标准。用车体验、售后服务、汽车软件的升级、甚至品牌调性的关联,这些软实力才是下一个竞争点。你现在买车,只看销量热度,那是图热闹。可等你真用了半年一年,才知道谁家车出问题少、维修便宜,后续体验好,那时候人家才算赢下了市场。

有个问题大家应该思考:每一家新势力是应该继续拼价格,还是尽快找机会拉高品牌、做溢价?现在看,零跑这种低价策略,眼前看风光,但走到后来,有没有把自己变成了4S店渠道车、打价格战的牺牲品?某种意义上,零跑是提醒大家,行业里最先倒下的一定不是“销量小”的,而是“利润稳不住”的厂家。有多少新势力,会在持续亏损但高销量中快乐地消耗完自己?谁都得算细账,谁都在等下半场的拐点。

说回榜单,问界其实给出了一个新方向。你技术不是最强,但你能掐准用户痛点,不断迭代升级,企业反应够快,跟上节奏,在新豪车序列里也能拔头筹。这对其它新势力其实也是鞭策:不能光沉迷自我,得时刻贴着大众最实在的需求——这才是做产品的道理。什么情怀、梦想都敌不过真实体验和钱包压力。

再拉远一点看,中国车市这轮新势力混战其实也是国产制造整体升级的缩影。你看手机行业,剩下几个巨头继续卷摄像头、卷系统、卷生态,汽车圈也是类似。最终谁站稳了脚跟,可能都会在背后靠品牌美誉度、海外市场开拓和服务体验拉差距。换句话说,未来新势力之间的大战,也许是从拼数量,逐步变成拼质量和品牌底蕴。

最后想问,大家对这份榜单怎么看?你们更喜欢花钱买价格实惠的零跑,还是看好问界、小鹏这些既要价格也要品质的品牌?市场永远不骗人,大家手里的“投票权”就是钞票,买谁谁得益。三年五年以后,榜单可能又换一茬。但有个真理不会变:产品得经得起市场考验,企业得熬过周期波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家。否则,再高的销量榜单,也只是眼前的热闹。

这场新势力混战才刚开个头,赢家会不会换人,下周见分晓。

零跑登顶,新势力价格战,问界小鹏出新招-有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