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清华大学教科书是汽车技术界的“荣誉榜”,那比亚迪能两次登封面的技术便是“连续两届获奖的学霸”!
2021年比亚迪DM技术就做到了登上《汽车动力系统原理》书本的封面,而2025年再度登上《汽车构造—动力系统》封面,四年两次登上最顶级学府清华大学教科书的封面,这含金量可谓是相当高的存在了。
第一次“上榜”,靠的是打破常规。2021年第四代DM技术发布,此前混动是以“油为主、电为辅”,像骑车靠脚蹬、电动偶尔帮忙的模式;而比亚迪反其道而行,搞“以电为主”的架构,还取消多余轮系,让电成为真正的“主角”。这创新堪比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断层跨越,效率成倍增加。也正因这份开创性,清华编教材时,才弃用常见外国混动技术,将其印上封面,让学汽车的学生第一眼看见中国混动的突破。
四年后的今天,第五代DM技术再次“重返封面”,个人觉得此次升级,较之前更为亮眼。若说第四代是“搭好框架”,那么第五代就是“更智能省油”的突进: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9L,直接进入油耗2.0时代;不仅如此,不久前比亚迪还宣布,首批车型可远程OTA升级,用户不花钱就能把油耗再降到“2.6L”。这本教材面向高校学生和行业人员,选封面标准会更严,需有“懂构造、显创新”等特点,而比亚迪DM技术恰好全部达标。
那为啥是比亚迪?而不是其他车企的技术呢?答案在“硬数据”和“笨功夫”里面。今年1-6月,比亚迪国内销211.3万辆(增31.5%),海外销47.2万辆(增128.5%),稳稳拿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这背后是近20年研发:别人搞短期技术,它却花十七年深耕DM技术,专利更是霸榜新能源、纯电、混动等领域;别人跟风做混动,它早已从“以电为主”进化到“AI赋能”。这“两次封面”,本就是技术硬实力的必然结果。
更重要的是,这藏着中国汽车技术“翻身仗”。以前课本讲混动必提外国品牌,如今清华教材封面是比亚迪,案例是DM技术,连中小学试卷、高考试卷都有它的身影。这像中国高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中国新能源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这两本教材不只是书:而是中国汽车人的“信心证明”,也是给用户的“承诺”,更是行业的前进“信号”。毫无疑问,比亚迪DM技术“四年两登封面”的故事,注定是中国汽车创新史上最鲜活的“课堂案例”。大家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