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石墨关税!特斯拉们破防,美国电动车成本暴涨千元

美国商务部一纸荒谬裁定,将对华石墨关税飙升至惊人的160%。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松下等因此“破防”,怨声载道。这绝非无病呻吟,而是美国在追求供应链“本土化”的道路上,与残酷市场现实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铁证。
美国对华石墨关税达160%

事件核心在于,美国商务部于2025年7月17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初步征收93.5%的反倾销税。此举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高达160%。这一决定源于美国本土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联盟(AAAMP)的指控,声称中国石墨存在低价倾销和政府补贴。该裁定即日生效,进口商需缴纳现金保证金,最终裁决预计将于12月5日前公布。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阳极石墨征收93.5%的反倾销关税

石墨,作为电动汽车电池负极的关键原料,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大部分精炼石墨由中国供应,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数据显示,美国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进口依赖中国。去年,美国进口的近18万吨石墨产品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价值超过15亿美元,涉及电池负极材料92%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心脏”——电池,其核心材料几乎完全被中国掌控,这才是真正的“卡脖子”。

160%的关税无异于给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咨询公司CRU集团电池材料部门负责人阿扎姆直言不讳,这相当于普通电动汽车电池电芯每千瓦时增加7美元成本,足以抹去韩国电池制造商一到两个完整季度的利润。若石墨成本翻倍,电池价格将轻松上涨1000美元甚至更多。特斯拉及其主要电池供应商日本松下等公司曾极力阻止这一裁定,它们清楚地知道,美国本土石墨产业在质量与产能上均无法满足其庞大需求,供应链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短期内无法撼动。
特斯拉标志与“160%关税”文字的商业广告或报道背景图

有人或许天真地认为,高额关税将有效加速美国本土石墨产业发展,一劳永逸地解决供应链问题。然而,现实的耳光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尽管美国矿产资源公司Westwater Resources(WWR)等本土石墨企业股价应声暴涨,其工厂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投产,但这并非短期解决方案。WWR首席商务官雅各布斯虽宣称关税提供了政策确定性,但从其工厂一期项目明年投产后的1.25万吨产能,到计划2028年扩大至5万吨的年产能,这漫长的5到10年产能爬坡周期,根本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巨大需求。在此期间,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替代供应杯水车薪,难以填补巨大缺口,美国电动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电池荒”挑战。高关税非但未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供应链脆弱性,让美国车企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脱离市场现实的政策,终将反噬自身。美国若执意通过高额关税强制“脱钩”,不仅将推高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减缓其电动化转型步伐,更可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制造新的断裂与不确定性,最终损害的还是美国自身的产业竞争力。真正的产业安全,在于构建多元、韧性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而非简单粗暴、自欺欺人的“去中国化”。这种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只会让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在自我设定的困境中,步履维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