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沂南老家回青岛,开着车刚过莒县没多远,我就觉着不对劲——发动机舱里传来"嗡嗡"的闷响,像老黄牛喘粗气似的。正琢磨咋回事呢,一低头看仪表盘,好家伙!那个小红灯"叮"地蹦出来,数字从1跳到3,眼瞅着要窜到顶,这是高温报警啊!
当时我就慌了神,手心里全是汗,车在高速上跑着,要是真把发动机搞坏了,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赶紧往应急车道打方向,车轮碾过点草皮,车屁股还晃了两下才停稳。我把车窗摇下来,热风呼呼往脸上扑,后背的衬衫早湿透了,黏糊糊贴在身上。
掏出手机一搜,头条里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赶紧叫拖车,别再点火,不然拉缸报废;有人说浇矿泉水能撑会儿,可别跑远;还有个更逗的,说开暖风能降温——我当时就乐了,大夏天开暖风?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可往下翻,有人说试过这招,能撑个二三十公里。我一咬牙,想着反正离家不远,就试试呗。
结果好家伙,刚开出去五公里,水温表又开始往上蹿。我赶紧把车停在路边,等了十分钟,发动机声音小了点,又硬着头皮上路。就这么走走停停,从临沂界到青岛,一百多公里的路,停了四回。最后一回停车时,我蹲在车边扇风,裤腿都汗湿了一片,看着仪表盘上的温度终于慢慢往下掉,才松了口气。
到了青岛,我第一时间给修车铺的老张打电话。老张听完直拍大腿:"准是水箱堵了!夏天一热,水箱里面的水垢、柳絮啥的堵成筛子,散热跟不上,可不就高温嘛!"我问换水箱得多少钱,他说三四百,可又说最近活多,让我等两天。结果这一等就是一周,我打电话他要么说"正修车呢",要么说"明儿吧",我这心里直犯嘀咕。
后来我刷头条,刷到好些车主自己换水箱的视频。有人举着扳手说"这活不难,卸螺丝、拆旧水箱、装新的,半小时搞定"。我一琢磨,老张那铺子离我家也不远,他要真忙不过来,我自己买个水箱换上得了,还能省俩钱儿。
说干就,周末我揣着手机去了城阳汽配城。市场里人来人往,卖轮胎的、修机油的,吆喝声震耳朵。我找到一家卖汽车配件的店,老板戴着老花镜,拿本厚册子翻了半天:"你这车型啊,水箱得用原厂的,180块,副厂的便宜点,120,但容易漏。"我挑了个原厂的,又买了密封胶、扳手,总共花了200多。
回家把车支起来,我对着视频一步步弄。拆螺丝时手滑,扳手差点砸脚;拆旧水箱时卡得死紧,使了吃奶的劲才拽下来;装新水箱时又怕密封不好,反复检查了三遍。等冷却液加完,启动发动机,水温表稳稳停在中间,我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现在想想,这事儿还真应了老话"久病成医"。以前总觉得修车得找专业人士,这回自己动手才发现,有些小毛病真不难。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查清楚原因瞎捣鼓,保不齐越修越坏。所以啊,咱车主平时多学点知识,遇到问题先冷静分析,别急着慌。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