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

最近刷财经新闻和车圈论坛,2025年10月14日一条消息直接炸了锅。京东在双十一惊喜开门日发布会上,突然宣布和宁德时代、广汽集团联合推出一款新车,名叫Aion UT Super,也就是埃安UT超能版,这是一场名为国民好车的发布会。

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咋回事?京东不是搞电商的吗?宁德时代造电池、广汽造车,这仨凑一块儿,是要突然下场造车?

结果仔细一看发布会内容,全场倒吸凉气。他们真没说要造车!但放出的大招,直接让传统充电桩公司、电池厂商都架在火上烤。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直接重新定义新能源车的用户体验。

这哪是组局?根本是拿着整个行业的痛点清单直接开刀!那问题来了,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他们手里攥着什么王牌?咱今天就来扒个明白。

第一部分:2025年10月14日的发布会,到底扔出了什么王炸?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2025年10月14日,京东、宁德时代下属的时代电服、广汽三方联合宣布的国民好车项目,不是什么概念车,不是PPT造车,而是一款即将量产上市的真刀真枪的新车型。官方在10月23日正式官宣了这个名字,叫Aion UT Super。

放出的核心卖点,直接让现场媒体和传统车企代表坐不住了。第一个卖点是99秒快速换电,这不是什么充电,而是真正的换电!你开到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站,只需99秒就能把没电的电池换成满电的,从此告别充电焦虑。

对标传统充电桩需要20到30分钟才能充80%的电量,换电直接快过加油站。这个对比有多恐怖呢?按照一个人一年跑4万公里来算,如果开传统纯电车,光充电就要花掉几十个小时。但开换电车?充电时间直接忽略不计。

第二个卖点是定位10万元级,续航500km标配。这款车采用宁德时代的标准化换电电池,分为20号和25号两个规格,就像汽油有92号和95号一样。续航从400到600km可选,而且灵活搭配。

最关键的是价格。预计售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左右。你听听这个数字,再看看市面上那些10万元级的电动车,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只有305km续航,比亚迪Seagull也就305km续航。埃安UT Super直接500km起步,续航翻倍,价格却在同一区间。

这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于一个模式转变。用户不是一次性把电池钱都付了,而是通过换电站的标准化电池池来使用。相当于把电池成本从一次性买断改成了租赁模式。广汽不用为这款车配高端的电池管理系统,宁德时代也不用定制化电池,成本大幅下降。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第三个卖点是京东独家销售渠道,首发11月9日。这款车不在传统4S店卖,而是在京东平台独家首发。用户可以像在京东买家电一样,直接在App上选车、下单、支付,甚至还能享受京东的售后服务体系。

你想想传统卖车的路是什么?车企生产,然后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卖给消费者。中间有多少层级要加价?多少环节要拖时间?现在京东直接接管销售,省去了4S店的中间利润,这部分钱可以用来补贴电池成本或者直接降低车价。

京东有多少用户基盘?202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App活跃用户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了数亿级别。虽然不是所有用户都要买车,但在这几亿用户里,对新能源车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足够庞大。京东能精准推送这款车的信息,直击目标用户。

台下的老记者当时就在嘀咕,这仨凑一块儿,宁德时代管电池加换电生态,广汽管制造,京东管渠道和用户数据,合起来不就是把新能源车的整个商业链条全攥手里了吗?这不是简单的三方合作,这是给整个行业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第二部分: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


可能有人要问,换电?现在不是充电更方便吗?宁德时代自己搞换电网络多年了,为啥非要和京东、广汽联手打造一款专属换电车?这问题问得好,因为这背后全是新能源车行业被充电桩企业和传统车企垄断了的市场机会。

先说换电对充电的本质优势。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大多选择充电,主要原因是早期换电电池标准不统一,各个车企的换电标准都不一样。但这几年宁德时代推出巧克力标准换电电池后,游戏规则变了。

换电只需99秒,充电需要30分钟。这不是小差异,这是颠覆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换电用户不用担心电池衰减。你的车开了两年,电池从100%衰减到85%,这是正常现象。但在换电模式下,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换电站的问题。坏了的电池会被送回回收中心进行维护或报废,你永远开的都是健康的电池。

传统充电模式下,电池电量精打细算才能活得久。冬天不敢开空调,生怕续航腰斩。关键时刻电池拉稀,那叫一个难受。但换电模式下?你随便用,没电了直接换一块满电的新电池,永远不用为电池的事儿发愁。

再看看充电桩企业的态度。充电桩公司巴不得电动车都用充电,这样他们的充电桩生意才能持续赚钱。谁让你搞换电?那不就砸我们的饭碗了吗?所以充电桩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很强,他们用各种方式推高充电的地位,贬低换电的价值。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宁德时代自己搞换电站,但这些年市面上配套的换电车型稀少。蔚来那几款车支持换电,北汽新能源也有几款,但真正的大众市场级别的换电车型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传统车企不想惹充电桩企业,也不想丢掉电池定制化的竞争优势。

现在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这个铁三角出现了,相当于直接绕过了充电桩的垄断。京东有销售渠道,广汽有制造能力,宁德时代有电池技术。三者一联手,直接打造一款大众市场化的换电车型,价格还不贵。

再说价格策略的妙处。10万元级市场现在被五菱宏光MINI EV和比亚迪Seagull占据,这些车都是305km的续航,体验差。埃安UT Super定位10万元级但续航500km,相当于以20万多块钱豪华车的续航配置,卖10万块钱的价格。

怎么做到的?核心就在于买车不买电池。用户只花10万块钱买车,电池则通过换电站的标准化电池池来分摊成本。广汽不用为这款车配置过于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宁德时代也不用定制化生产专用电池。所有的成本优化空间都被释放了。

从生态上看,这三家一个缺流量,一个缺制造能力,一个缺行业话语权。宁德时代全球市场占有率虽然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37.9%,但这是电池销售的占有率,不是对终端消费者的话语权。广汽是制造大厂,但也缺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

京东有5亿量级的用户基盘。这个基数有多大呢?2024年,京东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数亿级别。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每个用户背后都是数据,都是消费习惯,都是潜在的购车客户。

三家一联手,直接把供应链、制造、销售、用户服务全部打通了。从电池研发、整车制造、渠道销售、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谁都别想再踢皮球,因为三家都在同一条船上,用户体验好不好,直接影响三家的利益。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第三部分: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为啥比造车还狠?

现在问题来了,他们明明没说要造车,为啥说这事儿比造车还狠?这个判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产业链的角度能看出来的。

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是外观,不是智能化,甚至不是续航里程本身。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使用体验。使用体验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能不能方便充电或换电,电池会不会衰减快导致二手车残值低。

过去这个领域一直是各玩各的。充电桩公司希望更多人充电,这样他们的桩生意才好。电池厂商希望电池卖给车企后就不用管,出问题互相甩锅。车企不想配合换电,因为换电意味着失去对电池的定制化控制,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结果是什么?用户苦不堪言。充电慢、电池衰减快、二手车残值低,这三大痛点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过。因为没有人真正对用户体验负责,大家都是各管一摊。

现在三方联手就完全不同了。京东对用户体验有强烈的执着,因为用户就是它的财神爷。用户抱怨什么,京东能直接听到。用户体验差,京东的销量和口碑就差。这个反馈机制是闭环的,不像传统模式那样消费者的声音要层层传导,最后到车企那里时已经信息失真了。


宁德时代负责电池质量和换电网络建设。电池出现问题,宁德时代直接面对用户的投诉。这个压力足够大,足够让宁德时代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广汽负责整车品质,一旦有质量问题,三家都要为这个问题买单。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益一致的体系。三家都在同一条绳上,谁都跑不了,必须齐心协力把用户体验做好。这比任何其他模式都更能激发企业优化的动力。

再看盈利模式的转变。他们盯上的可不是卖车这一锤子买卖,而是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生意。换电模式意味着什么?用户第一次买车是在京东,这是一次交易。但后续呢?用户每次换电都要去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这是重复交易。

每一次换电都产生数据。哪些用户经常跑长途?哪些用户集中在哪些地区?哪些用户的用车习惯是什么?这些数据都被京东和宁德时代掌握。这些数据是金矿,能用来优化产品,能用来做精准营销,能用来预测市场趋势。

电池数据更关键。每块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峰值温度、容量衰减曲线,全部被记录。用户开了这块电池两年,它的健康状况一清二楚。当消费者想卖二手车的时候,电池的残值评估就变得有据可查。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传统模式下,买二手车时电池健康度是个黑匣子。你不知道前任主人怎么用的电池,不知道电池现在的真实状况,只能凭感觉和砍价。这导致二手车残值率极低,进而影响新车的保值率,形成恶性循环。


换电模式下,这个问题直接解决了。用户的车好卖,残值高,这反过来又提升了新车的吸引力。购车用户会想,这款车开几年卖二手车更值钱,那就更愿意买。这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生态闭环。

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波操作直接打脸了那些还在纠结造不造车的跨界玩家。小米说要造车,华为也说要造车,外界都说狼来了。现在京东带着宁德时代和广汽搞产品联盟,证明什么?证明真正的狠人根本不需要亲自下场造车。

他们需要做的是什么?掌控核心环节,掌握用户数据,占据产业链的关键位置。电池在手,渠道在手,数据在手,整个行业都得按你的规则玩。传统车企?你们想卖车?可以,但得用我宁德时代的电池,得配合我的电池标准,得接受我的数据监控。

这哪是不造车?这根本是坐在供应链顶端收税。你们车卖得再好,最后的利润还不是要分给我?我掌握了电池、数据和渠道,我就掌握了定价权。

未来的新能源车竞争格局就会变成这样。不是谁造的车最酷,不是谁的续航最长,而是谁掌握了换电和数据,谁就掌握了游戏的话语权。京东、宁德时代、广汽这三家,正在示范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一个比单纯造车更赚钱、更有竞争力的模式。

第四部分:网友炸锅了!这些疑问你是不是也想问?

发布会结束后,各大平台的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提问现场。网友们提出了一堆问题,咱挑几个最火的聊聊。

有人问,99秒换电听起来确实快,但全国换电站够吗?会不会像充电桩那样东一个西一个,用户经常找不到换电站?这个疑问问得有道理,因为宁德时代确实之前在换电站部署上有些慢。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宁德时代在2025年的换电站建设目标是1000座,覆盖超过30个城市。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小,但对比充电桩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现在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几百万个。

不过这就是京东的隐藏大招了。京东有全国最大的物流网络和实时的用户大数据。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京东能提前预判换电需求。比如春节高速出行高峰,京东可以提前告诉宁德时代,哪些高速服务区要提前多部署换电桩,或者部署移动换电桩。

冬季南北方的用车差异也被数据反映出来。北方冬天用车多,宁德时代就多部署一些换电站。南方冬天用车少,就少部署。这样做可以避免投资浪费,也能提高换电站的使用率。

宁德时代的最终目标是30000到40000座换电站。这个目标远期看起来还是比较宏大的,但现在有了京东的数据支撑和广汽的车型支撑,这个目标的可实现性就大大提高了。因为有了足够的车型去用这些换电站,宁德时代的投资才有回报。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10万元级的车,电池不贵吗?会不会用2年电池就坏了?这个疑问也问得很实际,因为传统纯电车的电池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大头,基本上是最贵的单件部件。

在换电模式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用户不拥有电池,只有使用权。电池的维护、检修、更新换代全部由宁德时代负责。你的车开了两年,电池衰减到85%,怎么办?很简单,去换电站换一块新的。坏掉的电池拉回来,宁德时代负责维修或报废。

这样做对谁都好。用户永远开的都是健康的电池,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宁德时代统一管理电池,降低了维护成本,还能把旧电池回收利用,用来做储能或其他用途,形成循环经济。相比传统车企要给电池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换电模式更加无后顾之忧。

还有人问,京东卖车?它真的了解汽车行业吗?会不会翻车?这个问题问得也很直。但从官方的行动来看,京东已经准备充分了。2025年10月15日,京东集团和宁德时代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覆盖电池消费市场、绿色物流、供应链数字化等多个领域,这不是临时抱佛脚。

从流程分工来看,京东只负责销售和用户服务,这是京东最擅长的事。制造和质量由广汽负责,电池和换电生态由宁德时代负责。谁管什么事儿,管得特别清楚。京东就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卖东西。

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有问题,京东面对的是自己的用户。用户投诉,京东能直接听到,直接响应。这个责任感比传统4S店要强得多。一个4S店店员可能对你的投诉不重视,因为他知道反正也没多少办法。但京东不同,京东要维护自己的平台口碑,用户体验差直接影响销量。

结语:新能源车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造的车最酷,而是谁掌握了换电和数据!

从2025年10月14日这场不造车却推出新产品的联盟发布会就能看出,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完全变了性质。不再局限在谁造的车更酷、续航更长、功能更多,而是谁能让用户用得更省心、更划算、更便宜。

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这三家,一个管渠道和数据,一个管电池和换电生态,一个管制造。合起来直接把行业的隐形门槛打破了。以前新能源车是高端产品的代称,现在10万元就能买到500km续航的换电车。这是多大的进步?

整个产业链的逻辑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是车企为王,电池厂商和充电桩企业围着车企转。现在呢?掌握了电池技术、换电生态和用户数据的企业成为了新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传统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被打破了,重新组织成了一个更高效的生态。

从市场潜力来看,现在新能源车已经不是小众产品了。2025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越来越高。但大量新能源车的交付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就是电池衰减、充电体验、二手车残值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浮出了水面。

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这个联盟,用实际行动在解决这些问题。99秒换电解决了充电慢的问题,标准化电池解决了电池定制化的成本问题,用户数据解决了市场需求预测的问题,统一管理电池解决了电池衰减和二手车残值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三家公司的联合,更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未来的新能源车企业,可能不再是单纯的造车企业,而是掌握了整个使用体验链条的生态企业。电池、渠道、数据、服务,缺一不可。

不造车的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到底要搞什么比造车还狠的事?99秒换电、500km续航、10万元级价位,他们到底在解决什么行业痛点?-有驾

你想想,为什么特斯拉能成为新能源车的领头羊?因为特斯拉掌握了电池、掌握了销售渠道、掌握了充电网络、掌握了用户数据。特斯拉不仅在造车,而是在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现在京东加宁德时代加广汽,正在用换电模式复制这个逻辑。

短期来看,这款埃安UT Super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个模式能否在市场上立足。但长期来看,这个模式一旦被验证,就会对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造成深远的影响。其他车企会不会跟风?会不会加入换电的阵营?政策会不会向换电倾斜?这些都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个好消息。有了京东、宁德时代、广汽这样的组合,用户的选择更多了。不用再在充电和续航之间做取舍,不用再为电池衰减发愁,不用再被4S店的售后体验折磨。10万元级的价位,就能享受到以前需要20万多块钱才能享受的体验。

所以啊,下次要是再有人说新能源车竞争就是价格战,你就把这三家的合作甩过去。99秒换电、10万元级价位、500km续航、京东售后保障,这才是真正的硬实力!是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来驱动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厮杀。

最后一个灵魂拷问给你,如果现在让你选车,你是会买传统充电模式的车,还是等双十一抢这款京东独家首发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这个选择其实已经在说明,产业变革的力量有多强大。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模式、一个好的生态,可以直接改变消费者的选择,进而改变整个产业的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