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电池时代将至,宁德时代为何断言“固态电池不是出路”?

当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齐聚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一场关于未来驱动力量的“军备竞赛”悄然升温。展台上,流光溢彩的概念车固然吸睛,但真正牵动行业神经的,却是引擎盖下那颗澎湃的“心脏”——动力电池。与往年不同,这一次,“多核”一词频繁地被提及,仿佛预示着动力系统的进化正翻开崭新篇章。置身于这片技术创新的热土中,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在驱动这场变革?而行业巨头宁德时代那句掷地有声的“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又揭示了怎样的技术演进蓝图?

多核电池时代将至,宁德时代为何断言“固态电池不是出路”?-有驾

动力电池领域的角逐从未如此火热。上海车展俨然成了各家企业的“技术秀场”:亿纬锂能自信地展示着其在圆柱电池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从OMNI全能电池到飞行器专用电池,前沿成果令人目不暇接;蜂巢能源针对越野新能源车打造的“堡垒越野电池”,以其标榜的“防弹级”安全性能牢牢抓住了专业观众的视线;中创新航的全域系统解决方案、比亚迪发布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车型“海狮07EV”和“星舰”,都彰显了企业在不同技术路径上的深度探索。当前的技术版图呈现多元化态势:高镍三元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在追求性能和续航的高端车型中占据高地;磷酸铁锂电池则以卓越的安全性和成本优势,牢牢掌握着中低端车型及广阔储能市场的份额;而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技术——固态电池,尽管多家企业宣布取得突破,其大规模商业化之路仍面临挑战。

多核电池时代将至,宁德时代为何断言“固态电池不是出路”?-有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在本届车展上抛出的“多核”理念,宛如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他们重磅推出的“骁遥双核电池”,其核心创新在于“双核架构”。这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创造性地将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单元组合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先生明确指出:“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这一断言并非否定固态电池的潜力,而是基于对技术落地速度、可靠性以及更广阔场景适用性的深度考量。宁德时代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阐释了双核架构的精妙之处:通过组合如钠离子、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不同体系的电池(如钠-铁双核、铁-铁双核、三元铁双核等),可以智慧地融合各自的优势。例如,钠-铁组合能在极寒的-30℃环境下释放80%以上的电量,彻底解决电动车冬季续航骤降的痛点;而通过结构优化的铁-铁双核方案,能量密度可跃升至280Wh/kg,同时满足最严苛的安全碰撞标准;“双三元”组合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潜力,有望让大型轿车实现1500公里的超长续航。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被一位业内专家精准概括为“场景化适配”,它标志着动力电池竞争从单一材料性能的比拼,升级为面向多元化、个性化应用场景的系统工程。

多核电池时代将至,宁德时代为何断言“固态电池不是出路”?-有驾

那么,宁德时代为何对固态电池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并大力推崇多核技术呢?深入理解其逻辑,关键在于“务实”与“场景化”。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投入研发已逾十年,积累了深厚的底蕴。然而,正如曾毓群先生和其他高管在不同场合所提及,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在材料稳定性(尤其是硫化物体系的空气敏感性问题)、固-固界面阻抗、锂枝晶抑制、大规模生产工艺以及高昂的成本(锂金属负极成本远高于现有材料)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亟待克服的科学与工程难题。这些难题决定了其商业化进程必然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挑战。而多核技术,则代表了一条更具现实可行性的渐进式创新路径。它不拘泥于彻底的材料体系颠覆,而是立足于现有成熟化学体系(锂离子、磷酸铁锂)和快速发展的新兴体系(钠离子),通过创新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智能控制策略,实现“1+1>2”的效果。它能在当下就有效解决消费者最关切的现实痛点:极寒环境启动困难、续航焦虑、快充需求与安全性的平衡、以及不同车型(从乘用车到商用车、特种车辆)的个性化动力需求。正如欧阳明高院士曾善意提醒技术界的“商业运作不能过度”,宁德时代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尊重技术发展规律、聚焦用户实际价值的务实态度。多核技术并非对未来的妥协,而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高效解决方案。

多核电池时代将至,宁德时代为何断言“固态电池不是出路”?-有驾

事实上,“多核”概念的兴起绝非偶然,它与动力技术多元化的大趋势完美契合。车展上,宁德时代同步推出了突破性的“钠新电池”,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大规模量产。这不仅得益于其显著的成本潜力(欧阳楚英院长明确表示,随着技术进步,钠离子电池未来会比锂离子电池更具成本优势),更因其独特的性能——实现了零下40℃至零上70℃的全温域覆盖,重新定义了电池的工作边界。钠新电池的加入,为多核架构提供了更丰富的选项。同时,氢燃料电池领域也传来佳音,上汽集团与捷氢科技联合打造的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首次亮相,其50kW系统效率高达50%,展现了氢能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曙光。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则展示了其构建的“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的醇氢生态,已有近4万辆甲醇能源车辆运行,累计行驶超200亿公里。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主任对此评价道,多种动力技术在不同场景下各具优势,未来必将形成多元共生的市场格局。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欧阳楚英在阐述多核技术时强调:“多核技术可以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售后、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它能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解决(某些技术路线如固态电池)在商业化上的短板。”这句话精准点明了多核时代的核心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未来的电动出行,将不再是单一技术一统天下,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不同车型的用途定位(家用轿车、性能跑车、电动巴士、重卡、甚至船舶、飞行器),提供量身定制的最优电池解决方案。高焕首席技术官透露,多家车企已在就双核/多核电池的定制化方案展开合作洽谈,看重的正是其应对高阶智能驾驶复杂需求的适配能力。曾毓群董事长更是将多核时代定位为“动力电池从参数推动阶段到需求引领阶段”的关键跃迁,“多核时代才是真正的您的时代”,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业转向。

回望上海车展上涌现的澎湃动力与创新火花,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汽车动力系统的竞争已进入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注重实效的新阶段。与其将赌注押在单一、尚存诸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上,宁德时代选择了一条更具包容性和现实可行性的道路——“多核并行,场景适配”。这条道路尊重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注消费者的实际体验,致力于通过系统创新而非仅仅材料革命来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钠离子电池的量产突破、氢能与醇氢技术的稳步推进,都在为多核架构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正如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所言:“在动力系统的白热化竞争中,谁能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技术场景化落地,谁就能定义未来的游戏规则。”这场围绕“多核”展开的技术升级,其意义远超一场电池形态的变革,它代表着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理性、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导向的“您(用户)的时代”。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技术路线交汇融合,最终绘就的,将是绿色、智能、高效交通的美好未来图景。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