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汽车圈的都知道——2025年11月1日,零跑汽车突然扔出一张"王炸"成绩单:旗下新车型B01已经连续两个月单月交付量突破1万台!这数据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好多网友激烈讨论起来,有人说零跑这是偷偷练了啥绝招,还有人追问特斯拉Model Y的国民SUV宝座要悬了?
要知道,2025年的新能源SUV市场可是卷到飞起。
Model Y靠着全球品牌光环10月月销39413台,比亚迪宋PLUS同月热销51615台,小鹏G6虽然起售价降到17.68万但口碑也在攀升,这些热门选手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市场份额。
结果零跑B01这个后来者,不仅没被大厂的阴影吓怂,反而越战越勇,连续两个月破万的成绩直接把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帽子甩进了垃圾桶。
那问题来了:一台起售价才8.98万的国产SUV,凭啥能在神仙打架的市场里杀出重围,还连续两个月交出万台答卷?
今天咱就来扒扒这背后的门道。
第一部分 连续2个月破万?零跑B01的爆发开关到底啥时候拧开的?
先给不熟的朋友科普下。
零跑B01是2025年7月24日正式上市的,官方指导价8.98万到11.98万元,定位叫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
当时很多人都在嘀咕,又是10万级SUV,零跑C11不才卖了一年多吗,这B01能有啥新花样?
结果上市第一个月也就是9月交付量就冲到了1.02万台,到了10月直接涨到12652台。
连续两个月稳居1万台俱乐部,这个成绩放在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里,简直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2025年新能源SUV市场可是存量厮杀。
Model Y月销39413台靠的是全球品牌溢价,光这两个字就能吸引一大批消费者。
比亚迪宋PLUS靠的是油电同价的性价比,混动版和电动版并行,覆盖了不同消费人群。
小鹏G6靠的是图灵AI智驾的黑科技标签。
这三个品牌代表了市场的三个不同维度,但零跑B01既没百年老店的招牌,也没烧钱换技术的光环,它凭啥能突然爆火?
关键转折点就藏在7月上市发布会上的一句话里。
零跑当时直接说B01要做15万内唯一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加激光雷达的SUV。
当时还有同行调侃说,8万级搞800V,零跑怕不是飘了,这种配置以前都是30万级豪车的专利。
但打脸来得太快,9月交付数据一公布,质疑声直接被按进了地里。
B01的爆发密码就藏在三个用户最抠门的需求里。
第一个是充电比加油还快。
零跑B01是15万内首个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的SUV,连入门版都不阉割,搭配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的磷酸铁锂电池。
快充30%充到80%仅需18分钟,续航直接补回650公里。
这个数据对比同级别真的很关键。
Model Y快充要30分钟才能充到80,而且最低配车型压根不支持超充功能。
比亚迪宋PLUS的DM-i混动版是叫好又叫座,但纯电版的快充速度只有B01的一半左右。
有用户实测过,周末从上海开去杭州也就200公里,早上起床充10分钟,够来回还剩100公里。
这种真实的使用场景,充电焦虑被彻底解决了,用户就愿意为这个体验买单。
第二个是智能驾驶不鸡肋。
B01的中高配直接装了128线激光雷达加上高通8650芯片,算力200TOPS,支持高速领航辅助也就是自动变道、进出匝道,还有城区记忆泊车能记住小区停车位。
这配置放在10万级绝对是破天荒的事儿。
同价位的比亚迪元PLUS只有基础的L2辅助驾驶,也就是车道保持加自适应巡航,远远达不到B01的水准。
小鹏G6虽然有图灵AI智驾听起来高大上,但起售价17.68万,贵得多。
B01的激光雷达主要用在高速场景,自动变道、避让大货车这些,实测能减少事故风险。
有车主开玩笑说,以前开10万级SUV,高速得时刻盯着方向盘,现在开B01,我都能边开车边喝咖啡,当然这话不能当真。
第三个是空间偷得够狠。
虽然B01车长只有4.77米,比Model Y短了15厘米,但轴距做到了2.735米,和Model Y一样。
后排腿部空间比宋PLUS还多出3厘米,这对一个车长不到4.8米的车来说,真的不容易。
更绝的是后备箱,常规状态下480升能塞3个20寸行李箱,放倒后排直接飙到1.3立方米。
这个容积足够躺平当午休床,有宝妈用户反馈周末带娃加婴儿车加露营装备,B01的后备箱比自己家的SUV还能装。
这三点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使用价值闭环。
充电快解决出行焦虑,智驾强解决安全焦虑,空间大解决家庭焦虑。
用户的三层需求被全部满足,那自然就愿意排队买。
第二部分 800V加激光雷达下放10万级?零跑到底憋了什么大招?
可能有人要问,800V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这些配置,以前都是豪车的专属,零跑咋敢把它们塞进10万级的SUV里?
难道不怕亏本?
其实这背后藏着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的老套路,叫用技术平权打价格战。
先看大环境。
2025年的新能源车用户越来越精了,既要低价预算卡死15万内,又要高配充电快、智能强、空间大,还要省心质量不能翻车。
但市面上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SUV真的不多。
要么太贵,Model Y最低配也要25万。
要么配置阉割,同价位SUV快充慢、智驾弱、续航短。
这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市场空白,消费者被迫在妥协和放弃之间选择。
零跑看到了这个机会。
再看零跑的底牌,技术储备确实够硬核。
零跑自研的凌芯01芯片算力8TOPS,早在2023年就用在C11上。
2025年升级到高通8650芯片以后,直接把激光雷达的算力瓶颈打通。
800V高压平台的关键零部件比如碳化硅电驱,是和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
这种内部合作的成本比行业均价低15左右。
供应链玩得溜也是重要原因。
零跑自己控股了多家核心零部件公司,比如电池包工厂、电机供应商。
通过垂直整合把生产成本压到了极致。
B01的800V平台硬件成本比友商低了20,激光雷达的采购价更是砍到了行业平均的三分之一。
这不是虚话,背后是真金白银的产业链优化。
朱江明的价格屠夫人设从零跑C11中型SUV卖15万,到T03微型车卖5万,一直主打同配置比友商便宜。
这次B01更是把技术平权玩到极致,激光雷达这种以前百万豪车专属的配置,现在14万就能选装。
中配车型加2万就能上,这个选装率高达65左右,说明用户真的需要智能驾驶。
用零跑产品经理的话说,他们不是在堆配置,是在解决用户的痛点焦虑。
充电慢,就让用户15分钟满电。
怕事故,就给激光雷达保命。
嫌空间小,就让后排比合资车还宽敞。
这是一种反向的思维。
不是我有啥就卖啥,而是用户需要啥我就给啥,然后想办法把成本压下来。
这种真诚的产品思维,最终在销量上得到了回报。
第三部分 连续破万只是开始?零跑B01会逼急哪些大佬?
现在问题来了,B01这波黑马势头到底会搅动多大的水花?
其他品牌会不会连夜开会改方案?
从市场竞争看,B01直接虎口夺食了三块蛋糕。
第一块是Model Y的性价比短板。
虽然Model Y品牌力强月销39413台,但最低配也要25万。
配置上没有激光雷达、没有800V平台,充电速度还被B01吊打。
有用户对比后直言,买Model Y是为了品牌溢价,但要是只看实用,B01才是真香。
这句话反映了一个现实,高端品牌的光环开始消褪,中端产品开始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10万多买个配置不输15万车的体验,这个逻辑在年轻消费者那里越来越吃香。
第二块是比亚迪宋PLUS的智能焦虑。
宋PLUS DM-i卖得好是因为可油可电,一台车两种能源,用户有多重选择。
但纯电版的智驾功能太基础,连自动泊车都得选装。
B01的中配就有激光雷达加记忆泊车,对年轻用户尤其是科技党的吸引力更强。
一个是基础辅助,一个是高阶智驾,虽然看起来差一个等级,但在实际使用中能产生天壤之别。
第三块是新势力同行的价格内卷。
小鹏G6、蔚来ES6这些竞品要么起售价太高,G6起售价17.68万,要么配置和B01差不多但价格贵3到5万。
业内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的15万级SUV市场肯定要重新洗牌。
要么友商跟着降价增配,比如比亚迪可能推出激光雷达版宋PLUS。
要么市场份额被B01抢走一大块。
这是一个逼迫式的创新。
不是产品好不好,而是竞争规则被重写了。
B01用实打实的配置和价格,告诉市场8.98万应该是啥样的体验标准。
从用户群体看,B01的目标用户特别精准。
25到35岁的年轻上班族想要智能科技但不想掏太多钱。
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看重性价比和空间。
宝妈家庭需要大空间加安全配置。
这些人以前要么咬牙上合资燃油车,CR-V、RAV4这类的。
要么买配置低的国产SUV将就。
现在B01用8.98万的价格加15万级的配置给出了完美答案。
市场的天平开始倾斜,不是往高端品牌倾斜,而是往有实力的黑马倾斜。
第四部分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B01爆火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
咱挑几个典型问题来聊聊。
有网友问,10万级买SUV,B01和比亚迪元PLUS谁更值。
如果只看价格,元PLUS起售价11万多,确实更便宜。
但快充速度30分钟充到80,智驾功能只有L2级,后排腿部空间比B01小2厘米。
这些细节加起来,就形成了体验上的代差。
如果你更看重充电快加智能驾驶,B01多花1到2万绝对值得。
如果预算卡死11万,元PLUS也是稳妥之选。
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只有适不适合。
还有网友追问,激光雷达真的有用吗,会不会是智商税。
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的。
激光雷达不是花架子,它能大幅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
比如识别200米外的障碍物,配合高算力芯片,让高速领航和城区辅助驾驶更安全。
B01的激光雷达主要用在高速场景,自动变道、避让大货车,实测能减少30左右的事故风险。
当然如果你从来不开高速,那激光雷达的用处确实有限。
还有人关心零跑的售后。
零跑的售后网点少,以后修车会不会麻烦。
2025年零跑已经在全国建了超过2000家售后网点,包括合作维修店,覆盖90的地级市。
B01的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池、电机提供8年或15万公里质保。
三电系统终身免费检测。
如果实在担心,建议选首任车主终身质保版本,多花5000元但更省心。
这些疑问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谨慎态度。
这种谨慎是健康的,但也说明零跑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建立品牌信任。
结语 零跑B01给新能源市场上了一课!
从2025年7月上市到现在,零跑B01用连续两个月破万的交付量证明了一件事。
在新能源SUV市场,低价不等于低配,后来者也能逆袭。
它没靠情怀营销,也没玩饥饿销售。
而是实打实地用800V快充、激光雷达这些硬科技,解决了用户的充电焦虑、智能焦虑和空间焦虑。
这哪是一台普通的SUV,分明是给同行立规矩的标杆。
15万内的SUV就该有这样的配置和体验。
当年有人说国产车只能拼价格,那这次就把B01的参数甩过去。
充电比Model Y快,智驾比宋PLUS强,空间比合资车大,8.98万起还要啥自行车。
现在摆在市场面前的是一个新课题。
低端市场已经被卷透了,高端市场有品牌护城河,那中端市场呢。
B01的出现说明中端市场正在被重新定义。
不再是配置低价便宜的妥协产品,而是有真实技术支撑的高性价比产品。
这种变化会持续倒逼整个市场进步。
品牌需要更好的价格,产品需要更强的配置,服务需要更细致的体验。
如果预算15万内买SUV,你会选技术爆棚的零跑B01,还是其他品牌的老款选手?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