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十六度撞车打不开门,小米公关先崩了

零下十六度撞车打不开门,小米公关先崩了

成都零下十六度的寒夜里,那辆小米SU7撞上护栏后像个哑火的炮仗,所有车门死死咬住车框。围观者拍下的视频里,火焰从底盘窜出来,就是听不见车门解锁的“咔哒”声。

这场发生在2025年10月13日的事故,本来可以成为汽车安全史上的典型案例。结果三天后,雷军站在发布会聚光灯下,把话题扭成了“坚决抵制黑公关”。台下有人低头刷手机,屏幕上正跳出《浙江日报》的评论:《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

绝了。当公众等着你解释为什么紧急情况下车门无法机械开启,你却指着场外说有人要害朕。这波操作直接把安全事故升级成了信任危机。

我翻遍了工信部2025年9月24日那份征求意见稿,白纸黑字写着“拟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为什么?就因为完全依赖电控的门把手在碰撞断电后就是个摆设。小米SU7的门把手设计得像个高科技玩具,外部开启全靠电动开关,唯一的机械开关藏在车门内侧——请问车外救援人员要怎么钻进去开门?

零下十六度撞车打不开门,小米公关先崩了-有驾

更讽刺的是,给隐藏式门把手加装外部机械冗余,成本也就增加几十到几百块。但为了保持流线型外观的“纯净”,某些车企宁愿省掉这点救命设计。雷军可以大谈特谈投入57.9亿研发智能驾驶,却舍不得在基础安全上多花这点小钱。

现在全网都在传那张对比图:一边是小米客服回应“凌晨三点无值班人员”,另一边是央视新闻发文强调“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第一财经的标题更狠:“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

这已经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出事了。半年内两起相似事故,同样的碰撞、爆燃、车门无法打开。第一次可以说是偶然,第二次就是模式问题。经济观察报说得更直接,这是“理念之祸”——把精力都花在营销话术上,却忽略了造车最根本的安全底线。

某些粉丝还在围攻批评媒体的微博,说这是“针对国产品牌的恶意”。醒醒吧,安全关切没有国界。当你的亲人被困在起火的车里,你会在意这车是国产还是进口吗?

零下十六度撞车打不开门,小米公关先崩了-有驾

说到底,这场危机根本不是黑公关搞出来的,是某些人自己把算盘打错了方向。温度风度可以兼得,但安全和营销不能本末倒置。

现在车门还锁着,就看谁先拿出钥匙了。

#怪有趣生活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