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2021年出台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贯通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和重要省级高速公路,加密建设重要城镇发展轴和至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路网功能突出、交通流量大的高速公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续建高速公路项目53个、总里程2448公里。受此拉动,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60亿元,投资规模持续高位运行。
连接滁州与合肥的高速公路项目,7月底取得最新进展,位于滁州市境内的路段建成通车。
作为《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年)》中S14滁州至合肥高速公路和G3611南京至信阳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合高速公路滁州段的建成通车,对完善安徽省高速路网布局、强化合肥都市圈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提升合肥市对都市圈内部城市的辐射引领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为城际直连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迈向数字化的高速公路
实时监测路网态势、毫秒级精准定位、一键清障救援……日前,在安徽建工集团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智慧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查看路网运行情况。
“这个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一屏统管、智能预判和数据驱动,它就像一个智慧驾驶舱,把设备状态等关键信息实时、直观地呈现在一个大屏上,也能提前发现潜在风险,保障设备平稳运行,同时平台还形成了从数据驱动决策到智能优化运营再到生态服务延伸的数据闭环,有效提升高速运营的管理效能和智能化水平。”安徽建工集团徐淮阜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刘怡然说。
作为安徽“十四五”期间推进建设的重点项目,徐淮阜高速公路全长约155.8公里,其中,淮北段、宿州段均由安徽建工集团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线路共72.07公里。
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宿州段近期提前通车,进一步拉近了淮北与徐州、阜阳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互联互通,为皖北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在建设过程中,该项目从控制噪声与扬尘到对梁板预制的智能化处理,再到钢筋加工和立柱养护,至少有32项新技术运用到施工各个环节和阶段。
“比如无人摊压技术,‘无人摊压机群施工’通过无人驾驶、智能压实和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机械设备集群化自动协同作业,施工人员只需提前设置好路面标高、宽度等参数,即可实现自动控制摊铺和碾压作业,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徽建工集团宿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朋飞说,他们还采用了电磁加热技术和“毫米级”成套拼装工艺,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体验,近年来,安徽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出台数字化“一网统管”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革新和升级改造,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提升公路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站日常出入口车流量4.4万辆,每到重大节假日车流量会爆发式增长且潮汐现象明显。”安徽交控集团吴庄收费站站长管旭东说,为保障车辆顺利通行,他们对收费站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将传统收费系统升级为准自由流收费系统,目前,收费站车辆通行效率较改造前提升了至少40%,客车ETC平均时速40公里不减速通行,平均通行时间降幅达54.8%。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安徽已建成合(合肥)宁(南京)智慧高速,新增吴庄等22座智慧收费站、青草等11座准自由流收费站。接下来,安徽将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展“全生命周期智慧高速公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围绕“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推进数字化“一网统管”,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北斗规模应用,鼓励更多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探索智慧高速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
皖北“追赶”全省平均水平
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皖北地区是当下安徽建设高速公路的主战场。
近日,在亳(州)蒙(城)高速公路涡阳(标里)至蒙城(双涧)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不惧炎热坚守在岗位上,全力推进项目施工进度。
亳蒙高速公路涡阳(标里)至蒙城(双涧)段是安徽“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92.62公里,其中标里至涡南互通段“县城通”工程30.62公里已于2024年12月28日提前建成通车,剩余段落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
“当前,项目路基工程已全面收尾,桥面板安装及湿接缝作业正有序推进,路面工程拟于11月中旬完成,预计12月份具备通车条件。”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结束涡阳县部分乡镇无高速直达的历史,串联起G36宁洛高速与亳州主城区,进一步织密皖北高速路网。
同样,合(肥)周(口)高速颍临段(商丘至固始高速颍临段)、徐淮阜高速亳州段高速公路项目也已进入通车倒计时,计划于2025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车。
合周高速颍临段是连接阜阳市颍上县南照镇与临泉县城关街道的重要干线,全长约119公里,总投资约147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功打通河南省周口、郑州地区间的高速公路新通道,有效连接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缩短合肥与阜南两地通行时间约1小时,成为皖北与中原城市群联动的新动脉。
皖北紧邻苏鲁豫三省,是连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地带,也是安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近些年,皖北地区依托自身优势,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高速公路的持续加密,将进一步提升皖北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皖北地区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并进一步激活文化和旅游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安徽交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速公路建设是把皖北地区打造成为安徽乃至中部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的重要基础支撑。
截至2024年底,皖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2182公里,路网密度为4.14公里/百平方公里。
由于今年以来皖北多条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加快进度,并计划年内建成通车,预计到今年底,皖北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能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与浙江江苏互联互通
“几年前,我们自驾来黄山游玩,光路上就要花费很长时间,还是比较折腾的,现在好了,高速公路的打通将浙江、安徽的景区连接到一起,我们旅游也方便很多。”日前,来自浙江省的游客周女士说。
周女士口中所说的高速公路是串接安徽黄山与浙江千岛湖两大著名风景区的G4012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黄山至千岛湖安徽段。该项目正式通车后,黄山至千岛湖行程由原来的三个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促进了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热线的开发开放,对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交旅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有重要推进作用。
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黄山至千岛湖安徽段不是个例。2024年以来,G36宁洛高速来安至蚌埠段改扩建、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全面建成通车,连通长三角省际主通道基本实现八车道以上通行,对接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出口达20个。
截至目前,涉及安徽的黄山至千岛湖等5条高速公路全面贯通,安徽与长三角其他省份的省际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这不仅打通了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主动脉”,也加速了毗邻区域间的“微循环”,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交通答卷。
截至2024年底,安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153公里,实现高速公路“县城通”。预计到2025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超过6800公里,G36宁洛高速来安至蚌埠段、G40沪陕高速合肥至大顾店段、G5011芜宣高速、G50沪渝高速宣广段、G4211宁芜高速皖苏界至芜湖枢纽段等扩容改造建成通车,主通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路网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胡旭 张彩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