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汽车行业迎来“国内销量逆势增长+全球竞争力凸显”的双重突破:乘联分会数据显示,当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161万辆,同比增16%、环比增7%;与此同时,福特CEO吉姆·法利的连续警示,更从侧面印证中国汽车已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改写全球产业规则。
国内市场:政策+旺季驱动,多车企刷新纪录
10月虽仅18个工作日,但中国新能源市场仍实现逆势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双重利好:一方面,国庆旺季集客效应叠加年末车购税免税政策“末班车效应”,再加上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收紧,倒逼消费者加快购车决策;另一方面,主力车企电动化突破与爆款新品推出,带动市场结构性增长。
头部车企表现尤为突出:比亚迪以43.68万辆销量遥遥领先,持续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吉利、长安、奇瑞均突破10万辆,其中吉利10月销量首破30万辆,同比增35%;新势力中,零跑交付7.03万辆、鸿蒙智行超6.8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9月销量万辆以上的厂商,10月合计贡献151.2万辆,占全国销量93.8%,头部企业成为支撑市场增长的核心力量。
全球竞争力:从规模到标准,中国车改写产业规则
福特CEO法利的焦虑,恰是中国汽车全球优势的缩影。他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电动车“成本和质量远超西方产品”,甚至将其比作“80年代日本汽车冲击的加强版”,直言特斯拉、福特等难以抗衡。
从数据看: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中国占比达70%;8月中国新能源渗透率48.83%,远超全球25%的平均水平。更关键的是,中国已形成全产业链闭环——长三角、珠三角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率超95%,10万家零部件企业覆盖1500种部品,动力电池GB/T标准被20多国采用,“车路云一体化”成国际主流路线。
出口端同样亮眼: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多元化,欧洲(比利时、英国)、中东(阿联酋)、东南亚等市场全面开花,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在海外销量同比增幅普遍超60%,动力电池与充电设备出口同步增长,形成“整车+产业链”出海格局。
行业趋势:从政策驱动到生态领先,转型进入深水区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完成关键跨越:不仅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更将电动汽车从“十四五”规划战略产业列表中移除,标志产业进入成熟阶段。自2009年以来,超2300亿美元的投入已开花结果——2024年7月新能源销量占比超50%,提前十年达标。
10月的表现印证,中国汽车的领先并非单一企业的胜利,而是全产业链生态的成功。未来,随着技术创新深化与全球化布局推进,中国汽车将持续引领全球产业电动化转型,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核心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