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很多家庭都买了车,汽车确实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就拿大众朗逸来说,这款车在国内的保有量非常大,累计销量早已突破了五百万辆大关,可以说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国民家轿”。
很多人开着朗逸,对它的三大件、油耗表现都挺满意,觉得这就是一辆踏实可靠的代步工具。
但实际上,我们每天接触的这台车,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和“体贴”得多。
许多厂家在设计车辆时,会加入一些非常实用,但又不太会主动宣传的小功能,它们就像是设计师留给车主们的“小惊喜”。
如果我们能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爱车还有这么多隐藏的本领,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大忙,或者让日常用车变得更加舒心。
我们先从驾驶员每天都要握在手里的方向盘说起。
方向盘左侧区域的那几个按键,是定速巡航功能的控制区。
不少朋友,特别是经常在市区里开车的,可能几年下来都没用过一次,觉得这功能离自己很遥远。
但只要你跑一次长途高速,就会发现它的好。
设想一下,在路况良好、车辆不多的高速公路上,你把车速稳定在一百一十公里每小时,然后伸手按下“SET”键,仪表盘上会亮起一个绿色的巡航图标。
从这一刻起,你的右脚就可以从油门踏板上解放出来了,车辆会自动保持你设定的速度前进。
这对于动辄几百公里的长途驾驶来说,能极大地缓解脚踝的疲劳感。
如果想微调速度,直接按“+”或“-”键就行,每按一下通常对应速度变化一公里每小时,比用脚控制要精准得多。
当前方有慢车需要减速时,只要轻点一下刹车,巡航功能就会立即自动解除,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
这个功能的设计,可以说就是为了适应我们国家日益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让长途出行变得更轻松惬意。
方向盘的右侧,则整合了多媒体和通讯功能。
切歌、调音量这些基本操作大家都熟悉,但那个语音控制按钮,很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摆设。
其实,现在的车载语音系统,尤其是在很多合资品牌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如科大讯飞等)深度合作后,识别的准确率和智能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在开车时,视线离开路面去操作中控屏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而通过语音控制,你只需要按一下按钮,然后说出“导航到某某地方”或者“播放某位歌手的歌曲”,系统就能帮你完成,双手不离方向盘,视线不离路面,这才是科技服务于安全的最直接体现。
再把视线移到中控台。
在多媒体屏幕下方,通常会保留一排实体按键。
这种设计并非落伍,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平衡。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触摸的“肌肉记忆”来盲操这些常用功能,比如切歌、返回主菜单等,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全触控大屏无法比拟的。
而在空调控制区,如果你的车是双温区自动空调,一定会有一个“SYNC”按键。
这个单词是“同步”的意思。
它的作用,就是解决车内一个常见的“矛盾”:主驾驶觉得温度合适,副驾驶却觉得太冷或太热。
当“SYNC”灯亮起时,主副驾驶的温度是同步调节的;当按下此键使其熄灭后,副驾驶一侧的温度就可以独立调节了。
这样一来,两个人可以享受各自最舒适的温度,互不干扰。
这一个小小的按键,体现了设计者对驾乘人员个性化需求的关怀。
另外,朗逸的手套箱里也藏着一个巧妙的设计。
部分车型的手套箱与空调风道相连,里面还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开关。
夏天开着空调时,把这个开关打开,冷风就会吹进手套箱,放几瓶饮料进去,不一会儿就能起到冰镇的效果,堪称一个“车载小冰箱”,这个功能成本不高,却非常实用。
说到便利性,车钥匙和车门上的功能也值得一提。
在炎热的夏天,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后,车内温度能轻易达到五六十度,一打开车门热浪扑面。
其实,你完全不必忍受这种“桑拿”。
在走向车辆的路上,提前拿出遥控钥匙,长按解锁键不松手,你会看到四个车窗会一同缓缓降下。
这样在你上车前,车内的高温空气就已经提前置换得差不多了。
反过来,当你停好车熄火后,发现某个车窗忘了关,也不必重新通电去关窗。
下车后,直接长按锁车键,所有未关闭的车窗,包括天窗,都会自动关闭锁好。
这个功能对于记性不太好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强迫症福音”。
主驾驶车门上的车窗控制按键,除了可以一键升降自己的车窗外,如果持续向上拉起或者向下按住超过两秒钟,也能实现全车车窗的一键升起或降下,在需要快速通风或者确保所有车窗都关闭时非常方便。
除了这些,车辆里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关乎安全和人性化体验的“隐藏功能”。
比如“伴我回家”功能,在你夜间停车熄火、锁车离开后,车辆的大灯并不会马上熄灭,而是会继续为你照明一小段时间(通常是30秒,时间可以在车辆设置里调整),照亮你回家的路,给人一种被守护的温暖感觉。
还有转向灯的设计,当你需要临时变道时,不必将转向灯拨杆完全拨到位,只需要轻轻地拨动一下,转向灯就会自动闪烁三次(有些车型可以设置为五次)然后自动熄灭。
这个动作被称为“变道辅助闪烁”,既能清晰地向后车传递你的意图,操作起来又十分优雅便捷。
再比如,为了应对一些极端紧急情况,车辆的后备箱内部通常都设有一个隐藏的逃生开关,大多是荧光色的拉环或者盖板,让被困人员可以从内部打开后备箱逃生,这个功能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它的存在。
此外,座椅头枕下方通常也有一个不显眼的按钮,按下去才能将头枕完全拔出,这也是一个安全设计,防止头枕在碰撞中轻易脱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