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这次可能真要挠头了! 刚风光无限的小米SU7,还没在赛道上跑热乎,就被“请”回炉重造了!
超过11万辆的召回数量,让“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这次有点“烫手”。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 你想想,你刚开着心爱的小米SU7,在高速上享受着“智能领航”,结果系统突然抽风,对某些特殊情况“视而不见”,眼瞅着就要“亲密接触”了,这谁能顶得住? 这事儿还没完。
有“好事”的网友扒出,这次召回并非小米主动,而是“受调查影响”。换句话说,是车主们先发现了问题,投诉到了有关部门,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小米才不得不承认SU7在安全上存在瑕疵。 一时间,舆论哗然。
“雷总,你不是说要打造‘泊车天花板’吗?怎么现在连高速领航都翻车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小米你可长点心吧!”质疑声铺天盖地,恨不得把小米汽车的底裤都扒下来。 说实话,小米汽车这次确实栽了个大跟头。
在汽车圈,安全问题向来是高压线,碰都不能碰。 更何况,小米SU7还主打智能驾驶,结果在这方面出了岔子,无疑是自打脸。
但话说回来,咱们也得理性看待。 小米毕竟是汽车界的“小学生”,从零开始造车,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16亿种驾驶模式”、“瞬间刹停”……这些看似奇葩的操作,背后其实是小米在不断试错,不断学习。 这就好比一个新手司机,刚拿到驾照就上路,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司机。 更何况,这次召回也并非一无是处。
它至少说明,我们的监管部门越来越给力了,对汽车安全问题绝不手软。 以前那种“偷偷摸摸OTA升级”的套路,现在行不通了。
“以前的车企,出了问题能瞒就瞒,能拖就拖。现在可不一样了,动不动就召回,这说明啥?说明我们的消费者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一位资深汽车评论员这样说道。 当然,小米汽车也需要深刻反思。
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质量。 毕竟,汽车不是电子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剐蹭,重则危及生命。
“安全是1,其他都是0。如果连安全都保证不了,那其他的配置再高,价格再低,也都是空中楼阁。”一位小米SU7车主表示。 其实,这次召回事件也给所有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
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敬畏市场,敬畏消费者,更要敬畏生命。 “互联网造车”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汽车的本质依然是交通工具。
无论技术如何创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果连安全都做不好,那再多的营销噱头,再多的粉丝追捧,也都是泡沫。
那么,经历这次召回风波后,小米汽车能否吸取教训,重拾消费者信心?雷军又将如何带领小米汽车走出困境?这恐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智能汽车的时候,还是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毕竟,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小米汽车这次能顺利过关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