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欧洲方盒子了,在比亚迪海鸥面前,它就是个端盘子的

讲真,最近车圈总给我一种错觉,就是大家好像突然都悟了,但又没完全悟,属于一种量子叠加的悟道状态。

前脚一堆新势力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后脚一家叫达契亚的欧洲车企,突然不务正业,整了个叫Hipster的“方盒子”概念车。这玩意儿,说好听点是致敬经典,说难听点,就是把一个快递柜安了四个轮子。车长3米,两门四座,主打一个“我虽然小,但我方”。

这一下,把国内一帮等等党给整不会了,纷纷开始@iCAR,说大哥你看看人家,这才是人民需要的车,赶紧抄作业,定价6到8万,直接闭眼冲。

看到这里我先是沉默,然后是想笑。

朋友们,这个世界观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一个欧洲老牌“经济适用男”品牌,随便画了个饼,怎么就成了国内市场的救世主了?这套路,不就是典型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只不过这次的和尚,念的是“方盒子真经”。

别再吹欧洲方盒子了,在比亚迪海鸥面前,它就是个端盘子的-有驾

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这种微型方盒子车,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还是在创造什么问题?

官方说,这车后备箱能从70L扩展到500L。这个数字听起来很牛,但你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把后排座椅当成摆设之后换来的空间吗?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可以合法坐四个人的“货拉拉mini”。你以为你买的是一台能带全家出行的温馨小车,实际上你拥有的是一台可以偶尔客串载人功能的高级购物车。它的设计语言,不是为了让你舒服,而是为了让你在搬宜家的时候,能多塞进去一个“拉克”边桌。

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炼器师,本来想炼个空间戒指,结果材料不够,最后炼出来一个“压缩毛巾”,看着小,一沾水(放倒后排)是能变大,但本质还是块毛巾,你总不能指望它帮你挡天劫吧。

现在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大的“信仰”,来自于对五菱的“叛逆”。五菱mini EV把两座微型车的市场打穿了,但它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后排。无数家庭主妇买这车,就是为了接孩子,结果发现孩子只能蜷缩在那个几乎不存在的后排,每次上下车都像在参加极限体能挑战。于是,市场的怨念就集结成了对“四座微型车”的渴望。达契亚这个方盒子,恰好就砸在了这个怨念的G点上。

但这种渴望是理性的吗?根本不是。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类似K-car这种小车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后排,根本不是给人坐的,那是给“仇人”或者“刚吵完架的另一半”准备的移动忏悔室。坐进去膝盖顶着前排靠背,脑袋顶着天花板,任何一个超过一米七的人坐进去,半小时之后都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得罪司机。你周末想开着它带朋友去露营?别傻了,开到目的地,朋友的腰间盘可能比你的帐篷都突出。

然后就是安全,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

这个3米长的铁皮罐头,你说它安全,我都不好意思反驳,因为这已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讨论范畴,进入了玄学领域。欧洲的碰撞测试?那是什么环境?是大家都彬彬有礼,开着smart像在参加皇家茶话会的环境。你把它放到中国的路面上试试?左边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泥头车大哥,右边是“只要我速度够快,红灯就追不上我”的外卖小哥,前面还有突然从路口闪现出来的“雷电法王”老头乐。

在这种黑暗森林里,你开着这个小方块,你不是猎人,你甚至不是猎物,你就是那个随机刷新的“血包”,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别人增加点碰撞体验。

所以,这车安全吗?别问,问就是心中有铁皮,哪里都安全。真正的安全,是精神层面的金钟罩,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就是对方的玄学。你不能指望这层薄薄的铁皮给你带来任何物理防御,你只能指望自己的驾驶技术和那虚无缥缈的运气。

别再吹欧洲方盒子了,在比亚迪海鸥面前,它就是个端盘子的-有驾

再聊聊价格,6到8万。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充满杀气的价格区间。为什么?因为这个区间的守门员,叫比亚迪海鸥。

如果说之前的市场竞争是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小米是直接把蛋糕端走了。那海鸥就是把整张桌子都掀了,还顺便把老板的电饭煲给抱走了。它用一个近乎耍流氓的价格,提供了一个“虽然哪儿都不突出,但哪儿也都没毛病”的六边形战士。

在这种环境下,你一个新来的“方盒子”,想卖6万块?你的电池成本要怎么算?300公里续航的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压到极致也得一万多。再加上电机电控车身内外饰,还有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研发和营销费用。这简直就是要把厂家逼死!要么你就用老头乐级别的电池,续航一百公里,冬天直接缩到五十,车主每天的日常就是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的二重奏。要么,你就把除了轮子和方向盘以外的所有东西都做成塑料的,一上车,那浓郁的工业风,三体人看了都得流眼泪。

在这个微型车的蛊场里,不存在什么“小而美”,只存在“要么卷死,要么丑死”。性价比才是唯一的真理,其他都是花里胡哨。

深圳那个停车费,是真的离谱,我上次去吃个猪脚饭,停车费比饭贵,你说这上哪说理去。所以这种小车的确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但为了解决一个停车问题,而去忍受空间、安全、续航上的全面妥协,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有点蠢的比喻。这车就像游戏里的新手套装,属性很差,但胜在便宜,还有一个“套装效果”——停车方便。可问题是,游戏后期你总要换装备的,而买车,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可不是能随便换着玩的。

当然,网上那些爆改露营车的案例,看起来确实很香。车顶加个帐篷,秒变移动小蜗居。这确实击中了当下年轻人对“在路上”的浪漫幻想。但幻想终归是幻想。首先,法规允许你这么改吗?交警叔叔拦下你,是你跟他聊诗和远方,还是他跟你聊罚款和扣分?其次,你真开着这个小马拉大车去露营?爬个坡都得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空调都不敢开。同行看了也得傻,不知道的以为你是来参加荒野求生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车比作修仙界的废柴,可能有点侮辱废柴了。

所以,达契亚这个方盒子,或者说所有类似的微型方盒子,会成功吗?

它不会作为一个主流选择成功,但它可能会作为一个“现象级玩具”而存在。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通勤,不在于家用,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它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一种“老子就喜欢方盒子”的个性宣言。买它的人,和买奔驰G的人,在精神层面上是相通的。他们买的都不是车,而是一个“人设”。只不过一个的人设是“硬汉大哥”,另一个的人设是“精致的城市穿越者”。

别再吹欧洲方盒子了,在比亚迪海鸥面前,它就是个端盘子的-有驾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特点。

最终,决定这车生死的,不是技术,不是成本,而是它能不能成功地构建起这种“品牌玄学”。如果它能让一小撮人相信,开着这个方盒子,就是潮流,就是与众不同,那它就赢了。但如果它只是想老老实实地跟海鸥、跟五菱拼刺刀,拼性价比。

别再吹欧洲方盒子了,在比亚迪海鸥面前,它就是个端盘子的-有驾

那它不仅会输,而且会输得连底裤都不剩。因为在这片已经杀红了眼的血海里,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

而这个小方盒子,显然,还只是个端盘子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