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领克Z10还是小鹏P7+?当我把这两台车停在一起,一个细节让我瞬间有了答案:我随手摸了摸中控台边缘,又蹲下看了眼底盘——原来安全,是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各位车友,咱们买车,尤其是选电动车,总盯着续航、马力、大屏这些“面子工程”。但真正决定你每天开得舒不舒服、安不安全的,往往是那些摸得到、听不见、看不见的细节。今天我就拿**领克Z10和小鹏P7+**这两款热门电车掰扯掰扯:什么叫“配置安全优选”?安全不是堆参数,而是设计哲学的较量。
一、内饰不止“好看”,更要“好用、好安心”
我坐进领克Z10的第一反应是:这车“没味儿”。不是香水味,也不是塑料味,就是干净的空气感。很多新车一上车就刺鼻,那是VOC挥发物在作祟。领克Z10用的内饰材料明显更讲究,塑料件、皮质接缝处都做了低气味处理,这点对家里有老人小孩的特别重要。
再看小鹏P7+,座椅确实软,坐感不错,但一上高速,后电机没隔音棉的“硬伤”就暴露了——嗡嗡的电流声从后座传来,像老式冰箱在工作。而领克Z10的前后双电机都裹了厚隔音棉+发泡棉,车内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呼吸,这才是高级感。
我问过一位开了三年P7的老车主:“你最烦什么?”他脱口而出:“后排吵,尤其跑高速,老婆孩子都说耳朵累。”你看,舒适性不是静态体验,而是动态耐久。
二、安全,从“撞不坏”到“撞得巧”
说到安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车重=安全”。错!真正懂行的,看的是结构设计。
领克Z10的前防撞梁,我一看就乐了——“目”字型铝合金梁,中央还带“欧米伽”造型。这是啥意思?简单说,这种结构像弹簧一样,能在碰撞时层层吸能,把冲击力分散掉。相比之下,小鹏P7+虽然是“日”字形,但为了躲大灯被削掉一块,吸能区不完整,就像防护盾缺了个角。
更关键的是数据:
领克Z10防撞梁宽146公分,覆盖车头76.84%;
小鹏P7+只有125公分,占比65.79%。
差这10个百分点,意味着低速碰撞时,你的大灯、水箱、转向机更可能被直接撞到,维修费用立马翻倍。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行人保护。领克Z10在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加了行人保护泡沫,低速撞到人,能缓冲冲击。小鹏P7+没有这个设计。你说“哪有那么容易撞人”?可万一呢?安全,就是为“万一”准备的。
三、底盘:藏在地下的“安全密码”
我试驾时特意找了个减速带密集的路段。领克Z10过坎时,空气悬架+主动避震阀让车身像被托着走,后排乘客几乎没感觉。而小鹏P7+虽然悬挂调得偏软,但前悬是冲压钢板上叉臂,刚性不足,过弯时能感觉到车头有点“晃”。
再看底盘结构:
领克Z10底盘全覆盖铝合金护板,前后副车架也是全铝,轻、韧、易修复;
小鹏P7+用的是大面积塑料护板+钢制副车架,重、脆、撞了难修。
铝合金 vs 钢板,不只是材料选择,更是对“可维修性”的态度。你想想,万一磕了底盘,换一块铝件和换一整块焊接钢架,成本差多少?时间差多少?
更有意思的是,领克Z10的Shotgun结构从A柱直连纵梁,像一根“安全脊柱”,正面碰撞时能有效防止驾驶舱变形。而小鹏P7+虽然也有类似支架,但没有行人泡沫,侧面结构也相对薄弱,整体防护逻辑偏“经济实用”。
四、操控与安全的“隐形关联”
有人问:“操控和安全有啥关系?”我反问:你失控时,车能不能帮你稳住?
领克Z10的全铝合金双球双叉臂前悬,不只是为了过弯稳。这种结构能让轮胎在颠簸中始终保持最佳接地面积,减少侧滑风险。再加上空气悬架能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湿滑路面、紧急变线时,车身姿态更可控。
而小鹏P7+的悬挂结构决定了它更偏向“舒适取向”,但在极限状态下,侧倾更大,响应更慢。这不是说它不安全,而是设计优先级不同:一个追求“全场景安心”,一个追求“日常好开”。
五、用户真实反馈:安全是“用出来”的
我采访了一位领克Z10车主,他说:“上个月追尾了一辆货车,我的车头瘪了,但气囊没弹,人一点事没有。修车花了两万,但比人受伤强百倍。”
他还特意提到:“修的时候发现,防撞梁吸能压溃得很均匀,纵梁没变形,说明结构真扛得住。”
另一位小鹏P7+车主则说:“车是好车,就是有次蹭了马路牙子,底盘塑料护板裂了,修了八千多,心疼。”
你看,安全不仅是“撞不坏”,更是“修得起”。
六、对比总结:安全理念的“南北派”
我把这两台车比作“南北厨师”:
领克Z10像北方大厨,讲究“底料扎实、火候到位”——全铝底盘、空气悬架、完整防撞梁,每一分钱都花在结构安全上;
小鹏P7+像南方小馆,追求“口感细腻、性价比高”——内饰舒适、智能驾驶强,但在被动安全上做了妥协。
项目 领克Z10 小鹏P7+
前防撞梁结构 “目”字型铝合金+欧米伽设计 “日”字型铝合金(局部削减)
防撞梁宽度 146cm(覆盖率76.84%) 125cm(覆盖率65.79%)
行人保护泡沫 有 无
底盘护板 全覆盖铝合金 大面积塑料
前悬架 全铝合金双球双叉臂+空悬 冲压钢板上叉臂,无空悬
电机隔音 前后均带隔音棉 后电机无隔音材料
数据不会骗人。领克Z10在安全结构上的投入,明显更“硬核”。
七、未来趋势:安全正在“从幕后走到台前”
过去,车企总拿“百公里加速”“续航里程”当卖点。但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问:“这车撞起来怎么样?”“底盘结实吗?”
这是一个好现象。安全不该是“默认项”,而应是“核心竞争力”。领克Z10的做法,其实是把沃尔沃那套“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带到了电动时代。
而小鹏作为新势力,强项在智能驾驶。P7+的L2级辅助驾驶确实好用,但再聪明的AI,也抵不过一次硬碰硬的碰撞。所以,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才叫“全维守护”。
最后,给各位车友的建议:
如果你是经常跑高速、家里有老人小孩、看重长期使用成本的用户,领克Z10的全面安全布局更值得托付。它不靠噱头,而是用结构、材料、细节告诉你:安全,是底线,也是尊严。
如果你更看重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城市通勤舒适性,小鹏P7+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别忽视它的结构短板,尤其是在复杂路况下。
买车不是买手机,换不起。一次选择,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陪伴。 所以,别光看宣传页,一定要试驾,要蹲下看底盘,要摸内饰接缝,要问维修成本。
互动时间:
你觉得电动车的安全,是“智能驾驶”重要,还是“车身结构”更重要?
你有没有因为某个细节(比如异味、异响)放弃一台车?评论区聊聊!
下次想让我拆解哪款车的“隐藏安全设计”?留言告诉我,老司机我一定安排!
(幕后花絮:上次我蹲在车底拍照,被保安当成了“偷车贼”,解释了五分钟才放行……为了真实测评,也是拼了。)
配置安全优选电车,不只看参数,更要看“藏”在地下的诚意。
领克Z10和小鹏P7+,你怎么选?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