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就是你上学那会儿,班里总有那么一个学霸,回回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老师捧着,同学羡慕着,他自己也一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德行。
然后,突然有一次大考,成绩单发下来,这哥们儿,考了个倒数。
整个班都炸了。
大家不是想看他笑话,就是纯粹的好奇,脑子里全是问号:这哥们儿咋了?失恋了?还是……考试前打游戏通宵了?
最近,保时捷这浓眉大眼的“学霸”,就给全世界车迷上演了这么一出。
财报一出来,我跟你讲,那数字,简直不像是真的。
第三季度,亏了快一百个亿人民币。你没听错,是亏。去年同期人家还赚着小一百亿呢。这一来一回,里外里,两百亿没了。
更吓人的是前三季度的总账,吭哧瘪肚忙活了九个月,利润,你猜多少?四个亿。
听着还行是吧?
可去年,人家赚了三百多亿!
这叫什么?这就叫利润暴跌99%还多。
说白了,这就好比你原来月薪三万,现在老板跟你说,小王啊,公司困难,这个月给你发三百,你先扛一扛。
你什么心情?
保时捷现在就是这个心情。曾经汽车界最会赚钱的“利润奶牛”,现在连草料都快吃不起了,利润率低到0.2%,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都寒碜。
这事儿一出,保时捷自己也得给个说法啊。官方的解释一套一套的,什么电动化转型烧钱啦,不自己搞电池啦,公司重组阵痛啦……听着都对,都是大学商学院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
但咱是聊天的,不是上课。这些话,听听就得了。
你要是真信了,那就跟相信“我爱你与钱无关”一样天真。
这事儿的关键在哪儿呢?
在我看,这根本不是什么“转型阵痛”,这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是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扇在保时捷那张曾经高傲的脸上的。
咱们先盘盘中国市场这摊子事儿。
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销量掉了26%。
四分之一还多。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等于你开了家馆子,四个老主顾,直接有一个拍屁股走人,再也不来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遥想当年,保时捷在中国那是什么光景?那是神。是无数小老板、拆二代、网红们的终极梦想。买一台卡宴,不是买车,是买一张进入某个圈层的门票。买一台911,也不是买车,是买一个荷尔蒙爆棚的青春图腾。
那时候的保时捷,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车不愁卖,价格坚挺,选配单子能拉出一米多长。一个方向盘加热,几千;一个车轮毂上带颜色的车标,几千;一套运动排气,好几万。坊间笑谈,买保时捷,一半的钱买车,一半的钱买选配。
这叫什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可问题是,时代变了,鱼也变了。
现在的中国市场,你再想这么玩儿,不好使了。
你猜怎么着?
新一代的“鱼”,人家见过世面了。
你保时捷讲历史,讲传承,讲赛道基因。那边国产新势力直接给你一块比特斯拉还大的屏幕,一个比电影院还好的音响,一套能让你在车里打王者荣耀的智能座舱。
你保时捷讲操控,讲人车合一。那边零百加速两秒俱乐部,成员多得快能组个足球队了,一脚电门下去,你的911可能连人家尾灯都看不着。
你保时捷讲豪华,讲品牌调性。那边冰箱彩电大沙发,女王副驾按摩椅,恨不得把五星级酒店的套房给你搬车里来。
关键是,人家还便宜。
你说,这场仗怎么打?
过去,中国消费者是仰视你的,觉得你浑身都散发着德意志工业的荣光。
现在,大家是平视你,甚至有那么点俯视的意思。他们会拿着放大镜看你:哦,原来你这个三十万的车才有的功能,我十万块的国产车都是标配?哦,你这车机,卡得跟我十年前的诺基亚有一拼?
你再想靠一个车标就让人心甘情愿地掏空六个钱包,这事儿,越来越难了。
所以你看,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速,根本不是偶然。它就像一个曾经备受宠爱的皇妃,突然发现,年轻貌美还懂才艺的新人进宫了,皇上已经好久没翻她的牌子了。
这种失落,是深入骨髓的。
更有意思的是,保时捷自己也挺拧巴。他们的高管说,预计中国市场的低迷要持续到2026年,得做好“市场不会改善”的准备。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我们……好像也没啥好办法。
改?怎么改?放下身段跟国产车拼配置拼价格?那保时捷还是保时捷吗?品牌的金身一破,以后队伍还怎么带?
不改?那就是眼睁睁看着最大的金主爸爸,揣着钱,去隔壁家消费了。
这就叫两难。
说完中国,咱再看看美国。
美国市场,数据挺好看,销量涨了5%。
嘿,东边不亮西边亮,是不是?
别急。
这5%的增长背后,是7亿欧元的关税损失。等于说,每卖一辆车,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去补贴山姆大叔。这还不算完,保时捷说了,顶不住了,哥们儿要涨价了,把关税成本甩给美国消费者。
你看这操作骚不骚?
在中国,是消费者不买账,车卖不动。
在美国,是卖一辆亏一点,想涨价又怕没人买。
这叫什么?这就叫“中美两头堵”。
一个曾经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的豪华品牌,现在发现,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牌桌,自己都快玩不下去了。
一头是新兴势力的降维打击,另一头是贸易壁垒的迎头痛击。腹背受敌,说的就是这个。
外患说到这儿,再看看内忧。
一个公司,业绩搞成这样,内部能没点动静?
那是不可能的。
裁员,先从临时工下手,两千人,说没就没了。然后是正式工,一千九百个岗位,也列入了计划。
这还没完,CEO都给换了。
大众集团的大老板奥博穆,之前一直兼着保时捷的CEO,现在眼看这摊子烂泥扶不上墙,赶紧找了个“接盘侠”,把帅印交了出去。
这在职场上叫什么?这就叫“锅来了,得有人背”。
你看看,从市场到产品,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管理,保时捷现在是处处漏风。
所以,回到我们开头那个问题。
那个全班第一的学霸,到底为什么考砸了?
不是因为他笨了,也不是因为他不努力了。
是因为,考试的卷子,变了。
以前考的是机械素质、品牌故事、历史底蕴。这些,保时捷是尖子生。
现在这张新卷子,考的是智能化、用户体验、软件生态。
这些,保时捷连及格线都够呛。
它就像一个用惯了算盘的账房先生,突然被推进了一个全是代码和算法的元宇宙。他一身的屠龙技,发现眼前根本没有龙。
这才是保时捷99%利润蒸发的终极秘密——不是战术的失败,而是时代的错配。
一个巨人,被自己的影子绊倒了。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时捷这艘大船,想沉也没那么容易。但这一跤摔得,足够疼,也足够让所有躺在功劳簿上的“老钱”们惊出一身冷汗。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你再牛的品牌,再辉煌的历史,在时代的滚滚车轮面前,也可能只是那么一撮小小的尘埃。
这事儿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看看,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评论区聊聊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