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

如果不是事先翻看了各种渲染图,白天那个车水马龙的路口,对面那辆车头闪着金属光泽的新SUV,大概率会被我习惯性归入“汉兰达家族”——只是,这次,轮到我怀疑自己了。照片里那个前脸格栅,面积,张力,还有硬朗的灯组线条,怎么看怎么透着点美系豪华感。有人在评论区一针见血:“你们不觉得,汉兰达这回像极了凯迪拉克吗?”

一瞬间,“汉兰达像凯迪拉克”这个奇妙比喻在网络里疯狂传播。汽车圈里同质化吐槽不稀奇,丰田老干部风采突然cos美系绅士,有点意味深长。倘若你是那位下单前沉思的大冤种,会不会瞬间多了点莫名的心理负担:我买的是丰田,开出去却像凯迪拉克,这事儿,究竟是风格嫁接还是顶着头牌蹭脸?

实际事件链条就这么展开了。新款汉兰达官图还没官宣,渲染图却提前泄露,前脸焕然一新——格栅扩大,贯穿进气口,LED大灯锐化,雾灯点睛,镀铬装饰提气。视觉上确实霸气不少,甚至有点要开赴总统车队的既视感。但网友对这脸盘子显著“美系化”风格表示不买账,“这不是凯迪拉克本拉吗?”“丰田咋还玩起美系肌肉风?”这不是单纯的造型评价,背后其实审美、身份乃至品牌信仰都在微妙碰撞。

往专业角度里一插针,所谓的“抄袭”争议其实无法只靠眼球投票定论。汽车工业始终是个混沌的名利场,设计语言如同基因漂移。你做个前脸加大,是为了提升辨识度;做个LED灯组切割,是顺应流行风潮。外观造型很多时候并不是设计师偷懒照搬,而是设计潮流集体涌动。实际上近五年SUV审美越来越倾向于强烈几何线、悬浮车顶、贯穿式灯带这些元素。而这几块拼图,美系、日系都在抢,大家都想做个狠角色,于是集体变“狠”。

如果你真拿尺子去量新款汉兰达和凯迪拉克XT6的前脸距离,也许会发现大致的尺寸和线条确实“八分相似”。但车企内部画设计草图的时候,心里算盘其实打得很明白——丰田得走自己的家族风,不至于全抄西装袖口,最多把肩膀缝得更厚实点,这样卖起来亲和力还能维持品牌调性。所以,看到新汉兰达标配悬浮式车顶和平直腰线,20英寸轮圈霸气外露的同时,加点镀铬不算背叛信仰,只是顺应年轻人的欲望清单。总结得直接一点,造型也玩“拿来主义”,但偷不能全偷,模仿有门道。

当然,设计师有苦说不出。毕竟要在数以万计的图纸中找出一个真正“原创”外观,比让派出所里没审过的嫌疑人自首还难。更何况,风格借鉴自有它的通行证:汽车消费者的脸皮越来越厚,品牌辨识度却越来越模糊。你问10辆SUV的车主,他可能都说自己的是“舒适大空间、性价比高、样子霸气”——至于谁更像谁,老实讲,等车标贴上轮廓,90%的人都不太在乎。

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有驾
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有驾

至于动力系统那一摊子,新款汉兰达2.5L混动,马力192匹,扭矩238牛米,E-CVT变速箱,百公里油耗6.8L,空间比以往更大。全景天窗、座椅加热通风、三区空调、14英寸中控屏这些功能和参数,听着确实比上一代“成熟型男人”多了点“新贵气质”。只是说岳不群变脸成东方不败之前,谁还记得原来那副面孔是什么样?老款汉兰达靠的是“你可以信赖我”,新款汉兰达想说“你可以羡慕我”。

这里我要无情地插一句,所谓抄袭、风格同质化,归根结底,别把设计看的那么高贵。汽车设计师有多少想做爆炸创新?多数时候还是被品牌定位和销售数据拉着鼻子走。汉兰达这回变身美式肌肉,是丰田自己做的市场取舍。至于“凯迪拉克copy paste”之类的戏谑,也许只是审美周期的大潮漫过来的水泡,泡沫总会消散,但价格和空间会留下来。

写到这里,难免有点职业自嘲。汽车圈的设计师,和我这样动不动就拿证据链解剖一切的法医,其实没啥区别——都在追踪线索、整理证物,想证明你买到的是真东西。只是有时候证物也会变脸,买面包时里面塞了点果酱,你该质问师傅有没有偷工减料,还是默默接受时尚潮流在你家后备箱多了一点甜?

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有驾
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有驾
汉兰达新造型曝光,格栅变大,网友调侃像凯迪拉克-有驾

丰田汉兰达也好,凯迪拉克也罢,最终都不过是品牌标签和现实需求的妥协品。外观像不像,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其实买车的人十有八九看的是空间和油耗。真要讲设计审美,还是那些贴吧里“拼脸比赛”更热闹。有人说:“造型像,质量不像。”这句话,可能才是中国汽车消费的最大黑色幽默。

不妨留个问题给各位:当你坐进新款汉兰达的驾驶座,望着那有点美式肌肉味的前脸时,你到底在乎的是外观独特,还是后排能放下丈母娘的高跟鞋?或许,这正是汽车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永远无法闭合的那道缝。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嘉兴到铜川长途汽车-嘉兴到铜川客运汽车客车-礼让三先
江武昌cf590
吴江到无锡物流公司15851474969运输专线-选择正顺
在地独1J
02:32
荷兰强占安世引爆半导体短缺,美欧日汽车企业开始停产!谢寒冰评
风起云涌时事变
价格杀手?卡罗拉锐放9.68万起,送3万礼包值不值?
奔跑的星马豪PAKE
台州到漯河的长途客车-台州至漯河客运汽车-每天发车
JenZen
01:00
一觉醒来,车圈核弹级震荡!工信部三记重锤砸向新能源车企,2025年购车抉择彻底变天!第一记暴击:购置税减半政策正式落地!自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将恢复征收车辆购置税,但仍可享受5%的减半优惠(原税率10%),每辆车减免税额最高不超过1.5万元。这意味着,一辆20万元的新能源车,明年起需多掏1万元税费,直接戳穿“新能源永远免税”的市场幻觉。第二记闷棍:智能驾驶宣传全面收紧!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不得使用“自动”“智驾”等误导性词汇,必须清晰标注系统功能边界。此前被吹上天的“自动驾驶”“L4级智能”等话术将彻底消失,销售口中的“解放双手”从此变成“辅助驾驶”。若再敢夸大宣传,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暂停产品准入资格。第三记绝杀: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2026年7月1日起,所有新车型必须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国标,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严苛项目。已获批车型也需在2027年7月前完成整改,否则将被强制退市。这意味着,曾经频发的“自燃事件”将成为历史,车企必须在电池技术上投入真金白银,而不是靠营销话术蒙混过关。2025年购车选择题:油车VS电车,你站哪边?政策风
倒哥的万里木兰
01:41
小轿车追尾电动车怎样定责
衡阳封云凯律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