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嘲到市占率78%,比亚迪的固执,竟成教科书级预判!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高速服务区里,一个电动车主盯着电量表,手指敲着方向盘,嘴里念叨着“还能撑多久? ”

旁边油车加满油扬长而去,留他一个人在充电桩前排队半小时。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这种画面很快会成为历史。

从被嘲到市占率78%,比亚迪的固执,竟成教科书级预判!-有驾

因为宁德时代高管一句“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直接把整个电池行业炸开了锅。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2025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477GWh,磷酸铁锂占了78%,三元锂只剩18%的份额。

宝马、大众这些曾经的三元铁粉,现在全改口用铁锂了。

瑞浦兰钧,靠铁锂杀进重卡市场,份额暴涨809%。

比亚迪当年被群嘲“死守磷酸铁锂是抠门研发费”,如今成了教科书级预判。

宁德时代的产线变化耐人寻味。

匈牙利百亿基地原计划生产三元电池,现在直接改产铁锂。

车间里三元产线冷清得能听见回声,工程师全调去攻固态电池了。

实验室经费? 三元项目连汤都喝不上,经费全被固态组截胡。

为什么固态电池能让巨头们集体破防?

先说安全。

传统液态电池电解液像汽油,150℃就自燃。

而固态电池用陶瓷或硫化物当电解质,宁德时代的样品针刺实验零起火,热失控温度冲到300℃以上。

比亚迪拿全固态电芯直接上液压机挤压,电池没冒烟只变形。

从被嘲到市占率78%,比亚迪的固执,竟成教科书级预判!-有驾

再看续航痛点。

蔚来ET7装的半固态电池,续航干到1000公里;宁德时代给理想MEGA做的凝聚态电池,充电12分钟跑400公里。

这还不是极限,宁德实验室里躺着的硫化物全固态样品,能量密度500Wh/kg,比现在液态电池高70%。

比亚迪刚下线的60Ah全固态电芯,实测10分钟充满80%,零下30℃照样放出85%的电。

但别急着喊“电池革命”。

苗圩说得直白:“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每瓦时2元以上,100度电池包光材料就20万,够买辆Model 3了。 ”

宁德时代的匈牙利基地为啥先改产铁锂? 因为全固态生产线必须全封闭,硫化物遇水就产生剧毒硫化氢,车厂现在根本用不起。

技术路线更是吵翻天。

宁德时代死磕硫化物,离子导电率接近液态,但成本是液态电池5倍;

比亚迪搞氧化物+硫化物双路线,靠垂直整合压成本,扬言要“固液同价”;

卫蓝新能源另辟蹊径玩卤化物,被院士欧阳明高当场泼冷水:“2030年前还是硫化物主导!

魔幻的是应用场景。

上海郊外的工厂里,亿航智能的载人无人机装清陶能源半固态电池,续航暴增300%;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甩掉笨重电池包,靠固态电池瘦身30%;

华为储能电站用上固态电池后,循环寿命冲到12000次,这些领域根本不看成本,只要性能。

从被嘲到市占率78%,比亚迪的固执,竟成教科书级预判!-有驾

政策也在背后猛推一把。

工信部直接把全固态电池塞进国家战略,放话2027年必须搞定400Wh/kg中试量产。

上海更狠:2030年建成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企业税收砍半。

宁德时代刚建GWh级中试线,立刻拿到188亿扩产资金。

但实验室到量产隔着鸿沟。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私下吐槽:全固态电池界面阻抗是液态电池3倍,循环寿命才800次。

比亚迪的卤化物电解质在-40℃性能暴跌,北方车主真要骂街。

现实的是充电桩,支持10分钟快充的液冷超充桩,全国覆盖率不到12%。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宁德时代敢放话2027量产?

看看产线实况就懂了。

宁德时代福鼎基地里,等静压机正以500MPa压力碾压电极片,干法电极工艺省掉溶剂回收;

比亚迪深圳实验室,原子层沉积设备往电解质上镀纳米银膜,防止锂枝晶穿刺。

这些设备贵得离谱,但38%的全球市占率让宁德敢砸钱试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