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当长安马自达的全球战略级新能源SUV,EZ-60驶入央视演播厅,成为“第一发布”IP的首个汽车品牌时,许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远不止是一场新车发布会,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定标准”的关键转折点。 主持人尼格买提在现场直言:“在‘第一发布’的舞台上,我们看见的是一台新车,听见的,却是一个时代正在加速的声音。 ”
为何央视选择将如此重要的舞台交给一家合资车企? 答案藏在EZ-60的五个核心维度中,用户体验与场景适配的美学设计、结构防护与智能预警的安全守护、“技术理性”融合“人文温度”的智慧赋能、纵享驾驶乐趣的驾控体验,以及长久使用的品质承诺。
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在发布会上强调:“用户不只看配置表,是看体验;一辆车是否全球化,不在于出口多少国家,而在于能否代表全球标准。 ”
硬核安全:86.5%高强钢车身与中欧双五星认证的底气
EZ-60的安全标准堪称“过度配置”。 其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86.5%,热成型钢比例达27.45%,其中关键结构部位使用2000兆帕热成型钢,A柱更采用五重防护构造。 这些数据背后是宝钢提供的1470MPa冷冲压钢材料突破,首次应用于量产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EZ-60通过了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认证,全系标配9安全气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评价:“EZ-60的安全不是营销话术,而是把安全融入每处结构、每寸钢材。 ”
为了验证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长安马自达将EZ-60带至西藏丙察察进行实战测试,实现110km/h相对速度偏置对撞后乘员舱无变形、35米悬崖翻滚后电池无泄漏、0.5米水深浸泡30分钟电池无短路的极端挑战结果。
智能与驾控:15分钟快充与“人马一体”的电动化重构
在电动化性能上,EZ-60搭载中创新航高性能电芯,快充条件下从30%电量充至80%仅需15分钟,相当于一杯咖啡的时间。 基于原生后驱平台和日本工程师的底盘调校,车辆保留马自达“人马一体”的操控基因,190kW后驱动力与连续可变阻尼悬架系统,让电动SUV依然具备精准的转向反馈。
智能化层面,EZ-60的座舱系统由科大讯飞与火山引擎联合开发,搭载4nm车规级芯片和100英寸裸眼3D HUD。 其多模态大模型能结合语音与视觉技术,实现情绪识别和零层级交互,高频场景指令准确率达90%。
供应链协同:中国“智造朋友圈”的全球化亮相
发布会主题“EZ-60和他的朋友们”直接点明这场产业协同的深层逻辑。 舞台上的“朋友”包括宝钢、中创新航、科大讯飞、火山引擎、梧桐车联等供应链企业代表。 宝钢汽车板技术服务总监现场展示2000兆帕热成型钢的应用成果;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则解释如何通过电芯技术实现15分钟快速补能。
这种协同模式已超越传统供应商关系。 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作为全球新能源整车出口中心,通过柔性生产线同时生产左舵与右舵车型,实现“中国产=全球品”的质量统一。 其兄弟车型EZ-6此前已登陆欧洲市场并布局澳洲,拿下中欧双五星认证,为EZ-60的全球化路径铺平道路。
央视背书的深层逻辑:从“规模领先”到“标准引领”
央视“第一发布”的选择背后,是对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方向的明确信号。 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历史性突破50%大关,达51.6%。 销量数字之外,缺乏定义全球标准的产品仍是行业痛点。
长安马自达的“双百翻番战略”正是对此的回应,投入百亿资金、实现百亿出海贸易额、达成产值翻番。 这一战略与其“合资智造2.0”模式形成闭环:马自达提供全球质量标准与底盘调校技术,中国供应链贡献电池、钢材与智能系统,双方从产品定义阶段即共研共造。
有用户代表在发布会现场分享体验:“它是家用车,也是性能车、个性车,像不被定义的人”“马自达的快是快乐的快,像懂节奏的老朋友,能撒欢、能劈弯,还挺帅”。 这种产品特质与产业协同的叠加,让EZ-60的央视首秀超越了单一车型发布,成为合资车企转型路径的一次公开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