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朱睿颖

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听取了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幅度达到8.3%。进入2025年,车企间“价格战”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4月降价车型超过60款,5月份激增至百余款。从2022年到2025年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从5.7%逐步下滑至4.1%,5月进一步下探至4%以下,远低于前些年7%左右的水平。

国常会: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有驾

(图源:新华社)

5月23日以来,某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恐慌。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紧急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无序“价格战”不仅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危害消费者权益,还会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直言,坚决反对无底线、无道德底线、无法律底线的恶性竞争。当前价格混乱不仅冲击国内市场,更有向海外蔓延之势,如“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乱象,严重损害中国品牌形象。

此次会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会议强调,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

长期以来,超长账期困扰着汽车产业链发展。2024年,国内主要车企向供应商付款账期普遍超过120天,部分企业则超过200天。6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天内支付款项。

国常会: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有驾

(图源:新华社)

6月11日,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等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随后,包括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奇瑞汽车、小鹏汽车、上汽集团在内的多家车企也陆续跟进,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中国一汽表示,将从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技术赋能等方面采取措施,持续优化内部采购与财务结算流程,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道,聚力建设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

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有关问题建议。

此次开通的线上反映窗口主要受理4类问题建议,包括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60天;重点车企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出具检验或验收合格证明等方式变相延长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货款作为支付条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项;重点车企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重点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的其他问题。

提升企业竞争力

会议指出,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促进政策之下,中国的汽车竞争中心已转移至自动驾驶等汽车智能化。中国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产销量全球第一、“三电”技术领先的成绩,但仍面临技术布局、产业格局优化等发展需求。

国常会: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有驾

(图源:新华社)

从业人员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通过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深耕海外市场,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提升竞争力。

在今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何整治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和避免同质化成为讨论的重点话题。企业在论坛期间也对破局“内卷式”竞争进行了深度思考,创新是关键。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从过去整车出口到海外研发、海外制造,奇瑞将真正融入全球大环境中,和全球的同行进行深度融合协同。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汽车行业要坚持技术创新、营销守正,应该为消费者负责,拒绝夸大式宣传、拒绝透支性营销。要比技术、拼产品,而不是搞各种拉踩;要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打击造谣、抹黑现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