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拿下21款Model 3高性能版,3.3秒破百。
这个标题单拎出来,味道就有点不对了。
怎么说呢,就好像你告诉我隔壁老王突然顿悟了,开始修仙,一拳能打穿承重墙,你第一反应不是666,而是赶紧查查他是不是磕了什么不该磕的东西,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15万,3.3秒。这两个数字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充满了赛博时代的荒诞感。
你买的不是一辆车,你买的是一个“凭什么”。
凭什么我15万就能体验过去百万级超跑才能给你的,那种一脚下去把灵魂踹出身体的推背感?
讲真,这就是特斯拉最不讲理的地方,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跟你玩那些花里胡哨的门派招式,直接上来就开大,一招降龙十八掌拍你脸上,告诉你什么叫大力出奇迹。3.3秒,就是3.3秒。这个数字不会骗人,它是一种物理法则层面的碾压。
但我们再看看这台车的另一个数据,16.7万公里。
坏了菜了。
这个数字一出来,刚才那个修仙高手的形象瞬间就崩了,变成了一个在ICU里插着管子,靠呼吸机吊着命的老大爷。
16.7万公里的电车,尤其是特斯拉,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这台车的前任车主,可能不是在开车,他是在参加某种极限挑战。这车可能没跑过川藏线,但一定跑完了滴滴的全地图。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了,这是生产资料,是见证过人间疾苦的。你现在花15万接盘的,不是一辆车,是一段沧桑的过往,和一个薛定谔的电池包。
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发光的压缩毛巾在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压缩-释放”循环后,还剩下多少汁水。
所以你看,事情就变得魔幻起来了。
一方面,它用3.3秒的加速告诉你,它依然是个王者,是个能让你在红绿灯前藐视一切牛鬼蛇神的雷电法王。
另一方面,它用16.7万公里的里程警告你,它已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随时可能就地圆寂,把你扔在上班的路上。
这种感觉,道诡异仙看过没?就那种感觉,你以为你掌握了强大的力量,但随时可能被这力量反噬,直接“坐化”。
买这台车的人,需要的不是勇气,是信仰。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10年用车成本,什么保险费用,他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这就好比你跟一个狂热的苹果信徒说,你看隔壁安卓充电200W,拍照一亿像素。他会抬起头,用一种看原始人的眼神看着你,然后默默地把他的AirPods又往耳朵里塞了塞。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通往未来的门票,是马斯克画的那个关于星辰大海的大饼。哪怕这张门票已经有点褶皱,大饼可能有点馊了,但那依然是未来的味道。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也开过特斯拉,我得说句实话。那玩意儿的驾驶体验,确实是降维打击。没有发动机的轰鸣,没有变速箱的顿挫,就像一个幽灵,安静,迅猛,充满了不真实感。但当我看到那个16.7万公里的里程时,我的腰好像都开始隐隐作痛了。
这是一种中年人的PTSD。我们怕的不是性能不够强,我们怕的是不稳定,怕的是它在某个重要的场合突然给你掉链子。
讲真,16.7万公里,我那台开了10年的破油车都没跑这么远。我每天就上下班,周末去个超市,感觉车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个能遮雨的盒子。
所以,你看,特斯拉这种二手车,它撕裂了市场。
它把消费者精准地分成了两类人:信徒和路人。
信徒们看到15万3.3秒,眼睛都红了,直呼“卧槽还要啥自行车”,仿佛看到圣物降临。他们会自己脑补一万个理由,比如“特斯拉电池管理牛逼”、“大不了换个电池”、“这公里数说明电池活性保持得很好”。总之,结论只有一个:买!加大加大加大!
而路人们,看到16.7万公里,直接就划走了,心里想的是“这不就是个电动爹么,还是个老大爷,谁买谁是冤种”。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没办法,看着现在的新车价格,再看这种二手电车,总有一种荒诞感,好像大家都在参与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
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种骨折价的二手特斯拉,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不想体面了,不装了,摊牌了,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舒服。
所以这台21款的Model 3高性能版到底值不值得买?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
这是一个玄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如果你坚信马斯克能带你上火星,如果你享受那种一脚电门把世界甩在身后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信仰能覆盖电池衰减的风险。那它就是天选之车,是你的专属任意门,别说15万,就算20万你都觉得是捡漏。
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人,想买个安安稳稳的代步工具,那我只能说,朋友,这个局你可能把握不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早上醒来,是你先充满能量,还是你的车先“坐化”成功。
最终决定你下不下单的,不是性价比,不是L2辅助驾驶,甚至不是那该死的3.3秒。
而是你的内心,到底够不够颠。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