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超 2 万!小鹏打响价格保卫战,竞品围剿下能否突围?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的硝烟从未消散。近日,小鹏汽车的一系列动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款新车价格大幅下降,部分车型降幅超 2 万,这一举动无疑宣告着小鹏正式打响价格保卫战。而背后的导火索,正是来自四面八方竞品的强力围剿。

降幅超 2 万!小鹏打响价格保卫战,竞品围剿下能否突围?-有驾

自 2025 年初以来,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特斯拉作为行业 “鲶鱼”,率先打出价格组合拳,Model 3 车型推出 8000 元保险补贴、5 年 0 息以及充电权益折扣等优惠,综合优惠超 3 万元。这一举措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整个市场的连锁反应。蔚来紧跟其后,推出 5 年 0 息政策,外加 1 万元选装基金、2 万公里换电以及 5 年 NOP 免费权限,综合优惠达 3 - 4 万元;小米则推出预定赠送 8000 Nappa 选装以及小米智能驾驶增强功能终身免费的活动。

在这场混战中,小鹏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 3 月 13 日,2025 款小鹏 G6 和 2025 款小鹏 G9 正式上市,降价幅度令人咋舌。2025 款小鹏 G6 共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17.68 - 19.88 万元,相比 2024 款 19.99 - 27.69 万元的售价,起售价直降超 2 万元;2025 款小鹏 G9 共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24.88 - 27.88 万元,2024 款售价则在 26.39 - 35.99 万元,价格门槛大幅降低。

从市场反馈来看,小鹏此次降价并非心血来潮。一位在汽车销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人士透露,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新品牌、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以小鹏 G6 和 G9 所处的 SUV 细分市场为例,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 EV 等竞品车型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优势以及成熟的销售网络,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小鹏 G6 和 G9 在配置、性能等方面与竞品相比并无绝对优势,若想在销量上实现突破,调整价格策略成为无奈之举。

从销量数据也能直观感受到小鹏面临的压力。今年前两月,小鹏销量表现不及预期,成为新势力中销量下滑最明显的企业之一。曾经作为销量担当的小鹏 G6 和 G9,市场热度有所降温,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为了加快库存周转,提升资金流动性,降价促销成为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

小鹏门店的一位销售顾问坦言:“现在客户来看车,都会拿我们的车型和其他品牌反复比较,价格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竞品频繁推出优惠活动,我们要是不降价,很难留住客户。像隔壁特斯拉门店,每天人流量都很大,很多客户就是冲着降价后的性价比去的。我们只能通过降低价格,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才能吸引他们下单。”

除了外部竞品的冲击,小鹏内部也在进行深度调整。去年以来,小鹏在营销体系、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将全国销售大区制转为小区制,汽贸与 UDS 团队合并重组,试图解决直营和授权经销商体系内耗问题,提升销售效率。同时,要求经销商储备库存,以加快交付速度、提升销量,但这一举措也给经销商带来了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在价格战的大背景下,经销商为了减轻负担、提高销量,也希望通过降价来刺激市场需求。

不过,降价并非万能良药。长期来看,频繁降价可能会损害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产生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进一步影响品牌忠诚度。小鹏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价格策略外,还需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例如,加大在智能驾驶、电池续航等核心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购车、用车体验,从根本上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能源汽车战争中,小鹏通过降价来应对竞品压力只是短期策略。未来,如何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决定其在市场中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你认为小鹏该如何破局,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