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电池包竞争加剧
电池包的容量持续扩大,今年呈现出诸多令人惊叹的现实场景。
进入第四季度,多款混动与增程式车型陆续曝光,其核心卖点均聚焦于大容量电池包。从小米、极氪到零跑,各家车企在电池包尺寸上不断突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
全新亮相的零跑D19,其电池包容量直接攀升至80千瓦时,这一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
电池容量与使用效率
特斯拉Model Y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型,其标准续航版本搭载的电池包容量为62.5kWh,长续航版本则提升至78.4kWh。尽管电池容量有限,但其在国内外市场均表现卓越,成为纯电车领域的标杆产品。Model Y的电池包最大容量未超过80kWh,充分体现了其以电驱动为核心的定位。
当前,插电混动与增程式车型正逐步向纯电化方向演进,发动机和油箱逐渐退居辅助角色。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日常通勤里程普遍在5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90%的使用场景均可完全依赖电池供电。若仅需50kWh的电池容量,实际日均用电量仅为10kWh,剩余40kWh处于闲置状态。而若配备80kWh电池,日均仅消耗10kWh,其余70kWh同样被浪费。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油箱与发动机,显然存在资源冗余,与高效电动化趋势背道而驰。
混动车型是否需变速箱
在日常使用中,车辆主要依赖电力驱动,燃油仅用于偶发场景,混动与增程式车型的燃油使用频率已大幅降低。因此,家用车是否仍需配备变速机构值得探讨。传统燃油车配备变速箱,而混动系统则采用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多档DHT的优势在于直接驱动时可实现更高效的动力输出,通过换挡调整齿比以优化动力特性。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动力表现并降低油耗。然而,当前燃油使用场景极少,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已显著减弱,DHT的实际需求面临质疑。
增程式架构优势明显
我们粗略测算过,相同尺寸的增程式车型,在纯燃油模式下,油耗比插电式混动车型高出约15%左右。
插电式混动车型由于配备了变速机构,理论上更加节油,但这一15%的油耗优势更多体现在参数层面,难以在实际用车场景中对消费者形成明显吸引力。
此外,开发多档DHT(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的成本较高,一套优秀的DHT系统从设计、研发、测试到最终装车,成本可能高达数万元。
若将这部分成本节省下来用于降价,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目前来看,增程式架构在市场接受度上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更为简洁,故障率更低;二是占用空间更小,更适合小型车平台,或为乘员舱提供更大空间。
同时,在增程式系统中,电机始终是唯一驱动部件,车辆行驶更加平顺、安静。由于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在集成驾驶辅助系统时,工程复杂度更低,效率更高。
DHT技术应用受限
在当前大容量电池包的技术路线背景下,使用燃油的用户已相对较少,因此基于传统燃油车拓展而来的DHT多档变速系统,其应用场景也相应减少。这并非意味着该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而是其所能发挥的空间变得更为有限。当然,在一些特殊车型中,DHT变速机构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越野车、性能车及运动型车辆,这些车型需要通过DHT实现发动机的强制连接,从而最大化发挥车辆的机械性能与动力稳定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