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客车行业的内卷,简直比花卷还多层。翻看近期公布的新品车型清单,简直是看“公交客运版的集体高考模拟试题”——各路车企纷纷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零后悬”到“电动长轴”,标配已经不是国标,而是行业新内卷规则。
先来看看苏州金龙,新推出的V14“大三轴”系列简直像打了“基建狂魔”的buff,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大三轴”关键词就一种重型战车错觉,堪比豪华客运版的“陆地航母”。再结合南京金龙智巴鸿途款和珠海广通脸谱系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车款更新,而是直接结合属地招标需求对产品进行模组定制。换句话说,客车企业开始做起“私人订制”,用脚丈量市场,精准设计车型。这可不是普通的改款升级,背后的功夫堪比量体裁衣,直接把市场调研写进了公告参数里。
而“零后悬”的设计,更是堪称近几年的一匹黑马。什么是“零后悬”?简单点说,就是公交车屁股几乎得到了“减负”,而这些“屁股空间”正好被重新分配给车厢中部。这么一来,不仅车里空间更大,还符合适老化、经济性的需求。乍看这创意,好像没多复杂,但其实全行业真接受它的时间,也走了整整三年。如今,这种设计已经成功从8米级一路向下渗透到7米甚至更轻型的车款,占比蹭蹭蹭地超过了六成,逼得厂家在设计上玩起了“高中数学函数变换”,既要刁钻又得务实。
说到坚持产品概念的,还有安凯客车。安凯这波操作,看起来挺平淡,但仔细一看,每款都讲究地像摆盘刺身。比如这次申报的7米级新品,就精细到结合城市客流进行设计,不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吃饭要讲究量力而行”?安凯的9米和5.99米两极才是真绝活一出,大小全包相当于给广场舞大爷大妈和小学校车都按了量身定制键。
不得不提的新玩家创维,除了手机和电视屏,今年竟然没“克制住”,直接让武汉BEV技术攻占了动力电池合作版图,自家电池和现代汽车还一同研发出新“氢能布局”。这拼研发速度,一度让人有种家电跨界三国杀的错觉。
再看重汽、福田、江铃这些老面孔依旧热闹,前者还推出了新战略车型先锋官R5,这名字就像高考一模一样打了“全场押题”。更不提吉利旗下唐骏,一款远程SV客厢车直接长轴、续驶640公里,颇有一脚油门下去直接开到邻省的气势。如此的新品扎堆,堪比汽车界的维密大秀,型号、续航、布局,各种“花样走秀”,但质感依旧扛打。
放眼整局,“零后悬设计”的潮流和企业生存法则逐渐清晰。这些车型和规格,拼的已经不只是续航里程和价格,而是整个设计哲学和市场需求的深度匹配。问题来了,这种层层内卷下,未来公交车是不是会越看越像插电版的智能手机?或者,越硬核越亲民的背后,是不是也正挠到了消费者的“痛点”?
车企的每一次深度优化,都是为了和市场谈恋爱。然而,这场恋爱,是否能从考卷抄到供应链?而研发努力用到极致的同时,是否还能给消费者和行业审美留点空间喘口气?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街头公交,到什么年纪都能量身定制?这问题可能暂时没人回答,但不妨留点悬念,就像这些车型一样,继续撬动行业变革,也给生活新方式埋下伏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