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增程混动电池将批量交付:燃油车时日无多?
还记得车圈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吗?“只有等固态电池量产了,燃油车才算真的凉了”。人们一直在等待一个能彻底解决续航和充电焦虑的终极方案。但技术的演进往往出人意料。固态电池尚未大规模落地,另一场变革却已悄然来临——增程混动电池技术正迎来爆发期。
这并非空穴来风。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正将增程混动电池推向市场。这些专为混动车型量身打造的“心脏”,其装车计划预示着市场方向的转变。例如,阿维塔06 Ultra增程版已搭载45kWh的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到了330公里。这仅仅是开始。
01 技术跃进,增混电池如何重塑游戏规则?
增混电池的核心突破,在于它精准击中了传统混动车的两大软肋:纯电续航短 和 亏电性能弱。
过去的混动车型,电量充足时表现尚可,但一旦电量偏低,输出功率便会急剧下降,被戏称为“亏电一条虫”。同时,其纯电续航也难以完全覆盖用户的日常通勤需求。
然而,新一代增混电池通过 “软硬件结合” 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们采用先进的电芯极片材料技术,配合动态调整功率释放的算法,使得即使在亏电状态下,也能保持较高的放电倍率,从而大幅提升动力性能。
充电速率也正向纯电看齐。2025年,3C快充(约120kW)有望成为20万元以上增混车型的标配,部分高端车型甚至可能实现4C快充(约150kW以上)。这意味着充电时间将大幅缩短,用户体验获得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电池容量的跨越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增程/插混新车纷纷押注60kWh以上大电池,纯电续航突破300甚至400km已成为新的技术竞赛方向,试图以“电为主、油为辅”的产品逻辑重塑用户习惯。
02 市场变局,燃油车的护城河正被填平
增混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蚀燃油车传统的优势阵地。
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 “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低”的趋势。宁德时代其增程专用电池号称在提供更强性能、更大容量的同时,成本却可能更低。这意味着搭载新技术的混动车有底气进一步降价,直接冲击燃油车最坚固的“价格护城河”。
市场数据的风向转变更为明显。2023年增程插混销量暴涨近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纯电增长仅23%。比亚迪DM-i、理想增程的成功,已证明混动切中了消费者的真实痛点:既要省油、还不想时刻担心充电。
技术对垒的层面,油车更是艰难。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合新技术加持的大电池包,油车“省油”传统卖点正被无情解构。同时,在智能化体验上,燃油车也普遍落后于新一代的混动和电动车型。
遍布城乡的加油站网络曾是油车暂时无法被替代的“护身符”。但随着超快充技术的普及和电池续航的大幅提升,这一优势正在减弱。当混动车型的充电变得像“喝杯咖啡”一样快捷方便时,消费者对加油站的依赖自然会降低。
03 现实挑战,增混技术并非没有疑问
尽管增混电池来势汹汹,但若草率断言油车“死刑”将至,还为时尚早。
技术路径的争论从未停止。增程还是插混?车企们选择不一。长城汽车曾公开表态“打死也不做增程”,坚持多挡DHT插混路线。蔚来则在公开场合表示混动和增程技术都为“过渡方案”。大多数中国车企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同时布局插混与增程。
电池包做大的合理性也存在争议。目前“大电池+小增程器”虽已成为主流,但也引发新的质疑:更大更重的电池是否只适合高端大型车?能效是否反而降低?例如,在中小型车上布置动辄60kWh电池不仅成本高昂,也会影响整车能耗与操控灵活性。
有观点认为,未来增程车的电池容量可能再度缩小。原因就包括智能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将更精准地控制用油用电节奏,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以及在无政策保护的海外市场中,小电池方案仍具备成本与效益优势。
用户的用车习惯也是关键。如果一台增程/插电车纯电续航已达300km,快充效率可比纯电车,用户一年中99%的场景用电完成,却仍需按油车标准定期保养增程器或发动机,这是否反而增加了用车负担?
04 未来已来,我们该如何选择?
面对增混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需要做出新的思考和选择。
对于传统燃油车企而言,昔日的主导光环确实已不复存在。它们正被迫打一场残酷的防御战。生存空间必将持续压缩,尤其在中低端市场与城市出行领域,溃退速度可能超出预料。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答题。
对于消费者,选择变得更为复杂但也更加丰富。是按需购车的时候了。如果当下有迫切的用车需求,没必要盲目等固态电池或其他新技术,现有增混车型的性价比反而更高。如果暂时没有刚需,倒是可以持币观望,等技术更成熟、价格更亲民时再入手。
理性看待技术迭代至关重要。技术会不断向前,但每一代产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现有车型的实用性仍在:对多数家庭来说,日常通勤半径多在50公里内,即便冬天续航打折,满足市内出行依旧没问题。
而且当下充电网络越来越完善,补能便利性比几年前已大幅提升。与其被“未来焦虑”裹挟,不如理性看待:享受当下的便利,也期待未来的升级。
所以燃油车真的被“判死刑”了吗?或许不是立即执行。但它的生存空间正被快速压缩。尤其在中低端市场。溃退速度可能超出预料。
宁德新电池的亮剑加速了战局。但最终交锋不是一次战役决定。价格、基建、政策法规、技术迭代……每一个变量都可能撬动结局。
一个现实正步步逼近:燃油车或许不会在一夜间“消亡”。但它头顶王座跌落的命运。恐怕已难以逆转。
当你下一周只需充电一次。当你充电只需一刻钟。当你发现用电比用油便宜得多。你是否还会执着于那个轰鸣的过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