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罗拉成为保值神器,中国市场贬值速度加快,国产卡罗拉交出财富贬值加速器的答卷
你知道吗?我最近翻了下车市的几个数据,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点。美国市场上那款卡罗拉,几年前我记录过它的贬值表现,三年时间,贬值才662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大概5000块左右。你想想,3年,折合一年也就是600美元,不到10000块,年均贬值200多美元左右。这个水平我跟朋友聊过,他修车的师傅说:基本不用担心,买了新车三年还能卖个快钱。 对比起来,确实厉害。
但转头看国内市场,情况完全不同。国产的卡罗拉锐放,贬值速度可以用吓人来形容。三年贬值六万到九万人民币,折合前景,差不多五到九成。有人说,可能是不同市场的供需关系不同吧?我倒不这么觉得。
其实我觉得,还是跟市场的认知、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后续的维修成本有关。美国的人还低价出手,或者说,基本无感还是挺正常的。而中国市场的车贬值快,是不是因为升级换代频繁?还是车主对二手车估值的不同理解?这些在我观察中,还是有点猜不透。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同一款车,美国三年贬值才5000块?我刚才翻了下自己存的笔记,也查了个资料,发现美国趋势里,车的保值其实每年掉的比例挺稳定,大概1.2%到1.4%左右。比如一辆新车买了30万美元(大概200万人民币),三年之后,还是大致缩水6%左右,差不多就是个662美元的小幅度。
但中国呢?菜单已不止由于市场供需错配或者偏好变动。贬值50%,这个数字摆在那儿,听起来有点吓人。别的不说,估算一辆30万的国产卡罗拉,三年后直接缩水到15万,甚至更低。你让人情何以堪?这其实反映了中国二手市场的严重悲观情绪,市面上贬值的资产快得令人咋舌。
这背后不少细节都值得深挖。有朋友跟我说,考虑到国内的操作惯,二手车市场的信任危机很严重。你怎知道卖家说的是真的?又或者,修理成本、零部件可得性永远追不上美国这种成熟市场。像我有一次去修车厂,师傅说这款车三年后,要换个变速箱,差不多是4万块人民币。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让我想到了供应链的关系。在美国,大厂的零部件供应稳定、价格透明,通常能保证车子即使贬值,也不至于高到崩溃。中国就不同了,想买个原厂滤清器,还得排队,甚至还得网上找潜规则。这其实也是国产车贬值快的原因之一,零配件成本高,修车难度较大,二手市场的信心根基也就动摇。
说到这里,之前我在朋友开的二手车店碰到个事。他跟我抱怨,销量慢了,十年前那批车,没有任何市场价值。有个买家还问:这个车能保值吗?我当时心想,这问题问得有点天真,但也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结。谁都希望,买的车花的钱越少,几年后还能有个回头路。
那国产卡罗拉的贬值快到底为啥?我觉得,有两个大因素。一是,市场认知度低。二,维修、零配件不如美国成熟。再加上,国内车企经常推陈出新,可能一年推一款新车型的节奏比国外快上一倍。你说,等我三五年后再卖,车能省多少?这也是为什么 molte slider(这个我没细想过,可能不一定…
突然想到,其实像我身边的生活碎碎念——我那朋友去年换车,他说:买新的优惠不大,退而求二手车反而省点钱。可后来,他发现保值率成了硬指标——这个市场上,国产车赚快钱的故事不多,倒是很多人跟我说,国产车贬得快,你还是得理性看待。我倒觉得,随着技术提升,未来能抗住贬值的国产车也许会慢慢出现。
去年我看了一部纪录片,说到电动车的折旧问题,结果发现特斯拉还算保值,但很多国产品牌,贬值像快餐一样快速。你说,这帮企业花大钱研发,最后市场最靠不住,还能算保值品牌吗?想着这些,我又要问了——你们觉得,是不是还会有个反转的可能?
最后我想留个悬念。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人买车,除了关注价格、配置外,更要关注的,是残值这事。毕竟,车没买到财富的终点,唯有贬值的速度,最真实。
我在想,到底是不是,未来的国产车,能靠技术和品牌逆转这个贬值快的魔咒?还是说,二手车的保值率永远只是个纸上谈兵?哪怕我觉得,行业的变化比想象中快,问问自己,你会怎么选择?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