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用车社想跟各位聊聊特斯拉,这家伙最近似乎碰上点麻烦事儿。
说它“有麻烦”,可不是我信口胡诌。
特斯拉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界的领头羊,交付量向来喜人。
但瞧瞧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财报,那数据,让人看着着实揪心。
营收下挫,利润滑坡,这可是近十年来头一遭!
有人问,马斯克扛得住吗?
这个问题…咱们先缓缓,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马斯克也不是省油的灯。
讲真,特斯拉能有今日的辉煌,得感谢两位“中国队长”——朱晓彤和任宇翔。
这两位都是身手不凡的角色,当年上海超级工厂的建造,全靠他们领着团队,一点一滴地啃下来。
还记得2018年那阵子,特斯拉的日子不好过啊。
产能爬升艰难,资金消耗迅猛,眼瞅着就要陷入困境。
要不是任宇翔四处奔波,敲定了上海超级工厂这个项目,特斯拉能否在中国市场立足,真不好说。
这位任宇翔,可是马斯克亲自出马请来的大学同窗,一路擢升为全球销售负责人,绝对是特斯拉的中流砥柱。
而他的得力伙伴朱晓彤,更是一位工作狂人,直接把办公室安在生产车间旁,日夜紧盯产线,硬是把产量给提了上去。
2022年,上海因疫情封控,朱晓彤硬是让工厂单月交付十万辆,力保全球供应链稳定。
后来,美国工厂产能不足,又是朱晓彤率队驰援,将周产量推升至三千辆。
这担当,堪称救火英雄!
因此,马斯克毫不吝啬,直接赠予朱晓彤价值四亿人民币的特斯拉股票,这份嘉奖,可真是不菲!
只不过,眼下特斯拉的境况,委实有些复杂。
先看看这组数字:二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缩减12%,净利润同比下滑20.7%。
即使在中国市场卖出12.9万辆,月峰值超过6万,这份成绩单,与往昔相比,确实逊色不少。
这又是何故呢?
个中缘由,大家心知肚明。
国内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 摩拳擦掌,竞相瓜分市场。
特斯拉再骁勇,也难敌群雄逐鹿。
何况,这些后起之秀并非徒有虚名,他们在技术、设计及服务上,都倾注了不少心血。
就拿最近热度颇高的小米SU7来说,其外形设计、硬件配置,直指特斯拉Model 3,某些层面甚至有所超越。
眼见如此,特斯拉也坐不住了。
为了应对国内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他们计划推出全新车型“Model YL”,据传定价在40万上下,主攻中国市场。
这Model YL,实为Model Y的长轴版本,主要面向家庭用户,着重优化了第三排空间。
事实上,国内诸多新能源车企都在发力此类大尺寸SUV,比如理想L7、L8、L9,个个都是炙手可热的型号。
此番特斯拉推出Model YL,意在与这些竞争对手正面交锋。
然能否成功突围,还得看市场最终的反馈。
颇为玩味的是,在特斯拉发布二季度财报前夕,马斯克在海外社交平台高调宣告,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已能让车辆自动行驶至车主家门口,完成交付!
嚯,这真是“汽车主动上门”啊!
设想一下,一辆崭新的Model Y,从生产线下来后,全程依靠自动驾驶,自行驶向车主住所,不仅要穿梭于闹市街道,还要驰骋于高速公路,这场景,颇具未来感!
换作以往,定会有人质疑:万一撞到行人,谁来负责?特斯拉是否过于激进?
但马斯克直接放出实况视频,证实这套自动交付体系的安全可靠。
而且,此举还能降低物流成本,可谓一箭双雕!
由此可见,马斯克在营销策略上,确有一套。
然而,特斯拉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国内竞争对手的围堵,还有自身技术路线的抉择。
特斯拉始终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即仅依靠摄像头感知周遭环境。
但当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激光雷达,认为其能提供更精确的环境信息,进而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系数。
究竟哪种方案更胜一筹?业界对此争论不休。
当然,特斯拉并非无所作为。
近来,网络上流出几张疑似小米SU7 Ultra的谍照,据悉该车型配备了激光雷达。
若消息属实,则意味着小米也开始向激光雷达技术路线靠拢。
再来聊聊小米SU7,自从发布以来,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发布会当晚,雷军更是公开喊话,要继续挑战Model Y。
结果,小米SU7预售启动,一小时内便斩获近30万辆订单,这份速度,堪称汽车界的“流量担当”!
为了超越特斯拉,小米SU7在性能与配置上可谓不遗余力。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V6S PLUS小米超级电机,以及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标准续航里程也超过700公里。
在座舱设计方面,小米亦是颇费心思。
例如,在主副驾驶前方,设置了一块天际屏幕,用户可自定义屏幕上显示的卡通形象。
车身还预留了九个磁吸接口,方便车主根据个人习惯,定制物理按键功能。
然而,小米SU7也存在一个短板,那就是交付周期较长。
当下订购,最快也要等待57周才能提车,换言之,消费者需耐心等候一年之久。
于是,黄牛们嗅到了商机,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准新”小米SU7现车,只是价格普遍加价一到两万。
不禁让人感叹,如今想要购入一辆心仪座驾,真是难上加难啊!
归根结底,当下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特斯拉若想稳固其市场地位,仅靠降价促销远远不够,还需在技术革新、产品迭代和服务提升上不断突破。
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选择也愈加丰富。
是青睐历史底蕴深厚的特斯拉,抑或是钟情配置出众的小米SU7,亦或是其他新能源车型,全凭个人需求与偏好。
至于马斯克能否力挽狂澜?
特斯拉能否扭转乾坤?
且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鹿之战,最终谁能笑傲江湖,还未可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