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区里谁买了新车,基本没啥人围观讨论;朋友圈里晒车的频率,还不如晒娃晒饭高。车这东西,好像真的越来越“低调”了,默默当起了代步工具的本分角色。
以前可不是这样。记得十年前,谁要提了辆稍微好点的车,那必须得在小区里绕两圈,生怕别人不知道。现在倒好,停车场里清一色新能源车,颜色都是朴素的黑白灰,连车标都越做越小——说白了,车就是用来开的,谁还天天惦记着“炫”啊?
仔细想想,这变化挺合理的。一方面油价蹭蹭涨,养车成本不低,大家务实多了;另一方面,新能源车普及后,续航、充电方便才是重点,谁还纠结品牌logo有多大?就连出租车都换成清一色电动车,司机师傅们聊的都是“今天跑了多少单”,而不是“我这车多气派”。
最明显的是年轻人。以前00后买车恨不得贴满荧光贴,现在反而流行“极简风”,内饰越简单越好,智能化配置倒是必须齐全——毕竟车对他们来说,更多是移动的空间,而不是用来“装面子”的道具。
说到底,车回归工具属性,少了攀比,多了实用,路上跑的再也不是“身份符号”,而是真真正正为生活服务的交通工具。这变化,看着挺让人舒心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