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越野车就该喝油?这台20万级“电老虎”跑1300公里只花200块,老司机圈都炸了锅
去年冬天陪朋友去坝上,他那台新提的旅行者C-DM在零下15度的环境里干了件事——车里暖气开着,车外支了个电磁炉涮火锅,旁边还亮着投影仪放电影。周围几台燃油越野车的车主站在寒风里,眼神里那股复杂劲儿我到现在还记得。后来才知道,这台看着像“国产小卫士”的方盒子,藏着些门道。
说起混动越野车,之前圈子里大多是观望态度。倒不是质疑技术,而是担心电池加上四驱系统,会不会变成“既不省油也不能野”的四不像。捷途这台车搭载的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据说热效率能到44.5%,数字比某些合资品牌的混动系统还要高出一截。实际开下来呢,城市里确实99%的时间是电机在工作,发动机就像个安静的备胎。
朋友说他提车半年,基本就在市区通勤,平均每周充两次电,馈电状态下油耗能稳定在5个多点。要知道这可是台车长超过5米、自重接近2.3吨的大家伙。之前他开那台2.0T燃油SUV,城里开11个油算正常,高速也得7、8个。算笔账的话,按照现在油价,每年能省个七八千不算夸张。
电池容量有两种配置,小的26.7度电,大的43.24度电。大电池版本纯电能跑200公里出头,对于日常代步来说,或许一周甚至半个月都不用去加油站。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能到1300公里,从北京开到上海理论上可以不加油。当然这得看驾驶习惯,激烈驾驶的话数字肯定要打折扣。
真正让人意外的是这套混动系统在越野场景的表现。传统燃油车在沙地冲坡,得靠转速和惯性;这台车的电机瞬时扭矩爆发,轮端扭矩能超过4000牛米,加上智能四驱系统和限滑差速锁,脱困能力比想象中强不少。有次跟车队进山,一段泥泞上坡路段,几台燃油车都得助跑冲上去,这台旅行者C-DM挂上泥地模式,稳稳当当就爬上去了。
车内空间布局算得上灵活。二排座椅放平之后,铺个气垫就是张1.8米的床。第三排平时折叠起来,后备厢能塞下不少露营装备。实际测量过,七座状态下还能放两个登机箱,应付三代同游够用。车身宽度超过2米,坐在第二排伸腿没问题,就是上下车踏板有点高,家里老人上车或许需要适应一下。
智能配置这块,8155芯片加上15.6英寸屏幕,操作流畅度确实比老款好太多。语音识别支持方言,坐副驾的人也能单独控制自己区域的功能。越野全景影像挺实用,透明底盘视角能看清车底5厘米以上的障碍物,走烂路心里有底。L2.5级驾驶辅助高速上能减轻不少疲劳,不过弯道并线还是建议自己把方向。
价格大概在20到25万之间,比燃油版贵个三四万。表面看多花了钱,但按五年用车周期算,省下的油费加上保养成本降低,总体持有成本可能反而更划算。当然前提是你有地方充电,而且用车频率足够高。如果一个月才开几次,或许燃油版更适合。
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这点还算厚道,至少电池衰减的担心能少一些。6.6千瓦的外放电功能,除了露营涮火锅,工地现场用电、应急充电这些场景都能派上用场。认识个搞户外活动策划的朋友,专门买这车就是看中这个功能。
开了半年多,朋友说唯一不太满意的是车机系统偶尔会卡顿,还有混动模式切换时虽然比老款平顺,但细心的话还是能感觉到轻微震动。座椅舒适性不错,就是夏天通风效果似乎一般,坐久了后背还是会有点闷。
这台车适合什么人?如果你平时城市通勤为主,周末偶尔出去野一下,家里又正好有充电条件,那它或许值得考虑。但要是天天跑高速跑长途,或者就是奔着硬核越野去的,那还得多对比几款再做决定。毕竟二十多万不是小数目,选车这事还是得跟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上号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