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最近的日子可不太好过。这家日本老牌车企先是和本田谈了大半年的“联姻”,结果因为谁也不愿意当“小弟”,合作最终告吹。紧接着,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一纸公告,直接把日产的信用等级打入“垃圾级”——这意味着投资者借钱给日产的风险堪比买彩票。更扎心的是,有内部人士爆料:日产的现金流最多只能撑14个月,如果明年1月前找不到“救命钱”,公司可能重蹈1999年的覆辙,再次面临破产危机。
但就在所有人以为日产要“躺平”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2月21日,《金融时报》突然爆料:日产高层居然在密谋拉特斯拉入伙!消息一出,东京股市瞬间炸锅,日产的股票像坐火箭一样飙升10%。要知道,特斯拉和日产过去八竿子打不着,马斯克甚至公开说过“传统车企迟早被淘汰”。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联姻”,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
本田变卦:说好的平等合并,怎么突然要我当“小弟”?
时间倒回去年12月,日产和本田突然宣布要“抱团取暖”。按计划,两家合并后将组成全球第三大车企,年销量超过500万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当时媒体还调侃:“日本车圈要上演《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联盟了。”
但现实比电影更狗血。谈判桌上,本田突然掏出一份“不平等条约”:要求通过股份交换,把日产变成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这下日产高层直接炸毛——1999年被法国雷诺收购的“屈辱史”还历历在目,现在又要给本田当“小弟”?2月5日,日产董事会全票否决提案,气得本田撂下狠话:“想继续谈可以,除非你们CEO辞职,还得放弃最值钱的e-power混动技术!”
这场“商业离婚”让日产元气大伤。财报显示,2024年4-12月,日产的净利润暴跌98%,相当于每天亏掉1.5亿日元。更尴尬的是,他们在美国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的两座工厂,明明能年产100万辆车,去年却只造了52.5万辆。闲置的流水线就像空荡荡的购物中心,每天都在烧钱。
---
特斯拉入场:马斯克的“白骑士”剧本能成真吗?
就在外界以为日产要“凉凉”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救星登场了。前特斯拉董事水野弘道联合日本前首相菅义伟,悄悄策划了“特斯拉入股计划”。他们的算盘打得精妙:让特斯拉当大股东,既能用美国工厂吸引马斯克,又能借机摆脱雷诺的控制,还能阻止富士康的收购企图——真可谓“一箭三雕”。
这个计划最诱人的筹码,是日产在美国的两座“僵尸工厂”。要知道,特斯拉现在全美的年产能才200万辆,而马斯克的目标是2030年卖2000万辆车。如果接手日产工厂,特斯拉立马能多出100万辆产能,还能绕过特朗普可能加征的关税。更妙的是,日产工厂都位于美国“铁锈带”,当地政府为了就业率,说不定会给特斯拉发补贴。
但马斯克可不是慈善家。他在推特上意味深长地转发了相关报道,配文说:“特斯拉工厂本身就是产品,我们的生产线独一无二。”这话听着像在炫耀,实则暗藏玄机——特斯拉的工厂高度自动化,焊接车间连个螺丝刀都见不到,而日产工厂还停留在传统流水线时代。有业内人士算过账:改造一座老厂的成本,可能比新建工厂还贵30%。
---
富士康虎视眈眈:代工之王要当“车企收割机”?
就在日产和特斯拉眉来眼去时,另一个狠角色悄悄逼近。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放话:“我们连iPhone都能造,造车算什么?”这家全球代工之王已经吃下Lordstown、收购泰国工厂,现在又盯上了日产的最大股东雷诺——只要买下雷诺持有的日产股份,就能间接掌控这家百年车企。
这触动了日本政商界的敏感神经。要知道,日产总部所在的横滨市,正是前首相菅义伟的“政治大本营”。有日本网友在论坛吐槽:“当年索尼把笔记本业务卖给中国公司,现在难道连汽车招牌都要被台湾企业拿走?”这种情绪直接推动了“引进特斯拉”的计划——比起富士康,美国人控股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但特斯拉的暧昧态度让局面更加扑朔迷离。2月2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机器人视频,配文:“这才是未来工厂该有的样子。”对比日产美国工厂的老旧设备,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婉拒的信号。更现实的问题是:特斯拉现在现金流只有70亿美元,而改造日产工厂预估要烧掉50亿,这笔钱够造10艘星舰飞船了。
---
生死时速:日产的“B计划”能奏效吗?
面对重重困境,日产已经开始“断臂求生”。全球裁员9000人、关停西班牙工厂、砍掉天际线跑车项目...这些举措预计能省下4000亿日元,但治标不治本。有分析师犀利指出:“日产现在就像个急着找接盘侠的房东,问题是房子太旧,新房客要么嫌装修贵(特斯拉),要么想拆了重盖(富士康)。”
苹果公司也被拉入这场混战。部分日产董事提议:“既然特斯拉不积极,不如找库克谈谈?”毕竟苹果造车项目搁浅多年,如果收购日产,既能获得现成工厂,又能继承日产的混动技术。但现实很骨感:苹果连自家汽车团队都解散了,库克最近还在忙着推Vision Pro,哪有精力拯救车企?
这场“日产求生记”暴露了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当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曾经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和销售网络,反而成了转型的包袱。就像手机界的诺基亚,明明最先研发出触控屏,却因为舍不得键盘而错失良机。如今的日产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是孤注一掷押宝特斯拉?还是壮士断腕彻底转型?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