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整点刺激的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光是8月份,海外销量就刷出来了5.6万辆,同比飙了23%。什么叫“出海猛龙”?这就叫!还没来得及点个赞,长安汽车已经带着一口“重庆腔”,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震天响亮地亮了相。如今,不光是国产奶茶火遍欧洲,连国产汽车都要在德意志狂飙一把,主打一把“长期主义”和“本地化运营”——要么不整,要整就往深水区游。只车轮滚滚向前的背后,有的是欢呼,有的是质疑,还有一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所以问题来了中国汽车品牌真能靠一场慕尼黑车展从“重庆制造”升格成“世界名牌”吗?长安这盘大棋,会不会下到最后变成“凉拌土豆粉”?老铁们,咱们今天掰扯掰扯。
两极分化来了!一边是长安汽车自己信心满满,喊出“长期主义+本地化运营”,一边是欧洲老车企的冷嘲热讽“国产电车?也就过来买个票,顺便看看我们的内燃机。”慕尼黑车展上,赵总亲自站台,不仅把“阿维塔”概念车高调亮相,还拉来了一群欧洲当地经销商点灯庆祝。当年2013年,长安还是慕尼黑唯一亮相的中国整车厂商,十二年后再度出征,不光变身央企,牌面也变了,气势还大了,官方口号直奔“全球化,欧洲本地化”。欧洲车市这水有多深?别说长安,连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同行都得绕着走。欧洲市场的门槛可不是G20聚会那么低,品味挑剔得像德国人家里啤酒杯上的泡沫。长安这波操作,究竟是勇往直前,还是小心试水?留个悬念,慢慢拆解。
咱甭管吹牛,先摸摸“细软”,看看老百姓怎么看。重庆深蓝新品发布会直接跟慕尼黑同步直播,欧洲定价38990欧~44990欧。按照现在的汇率,差不多三十几万一台。你以为欧洲人就算抄底买国产?人家可不傻,自主品牌来欧洲卖车,不仅要拼技术,还得拼“气质”和“招待”。长安不只是摆摊卖车,更是全产业链一条龙。2001年就跑到意大利都灵开了设计中心,后来又在英国、德国整了研发和设计中心。这波“潜伏”是真把欧洲市场的脾气琢磨明白了。
再看经销商,重庆那头搞新品发布,欧洲那头十多个国家经销商齐上桌。据说年底前长安就能覆盖半个“欧盟地图”。英国那20家门店9月开业,德国首家长安展厅早在汉堡附近落地,今后还有30家门店源源不断。要说这是“品牌升级”,还真不是嘴皮子功夫。长安还在欧洲建了零部件配送中心,联合老牌物流企业Kühne+Nagel,主打一个“零延迟,快到飞起”。什么泛欧道路救援、银行保险一条龙,服务全套到位。老百姓大白话国产车进欧洲,不光是卖轮子卖发动机,服务体验“桌布铺得比德餐馆还平整”。
但欧洲市场老百姓可不吃这一套。有人觉得中国电车性价比高,外观新潮,维修便宜——“买个新品牌,省钱接地气”。也有人不屑一顾“国产车?我怕上赛道跑两圈就散了架!”这可是实打实的“自信碰撞质疑”,一场新老车企的正面刚,现场气氛堪比春运抢票——谁都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挤不上车门。
这场热闹,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其实涌动着无数暗流。长安的高歌猛进里既有“全球化”的豪言壮语,也有“补课式”的压力。欧洲消费者“本地化”要求极高,安全标准咬得比国标都死,他们问你的专利,爱看你的历史,还捎带挑一挑你的员工福利、服务品质,生怕“新来的汽车”假冒伪劣。欧洲经销商尽管很给面子,纷纷签约点亮灯,但背后一大批传统车企依旧是“老大哥”心态你中国品牌玩得再花,能比得上我们的奔驰宝马?更别提那帮汽车记者鸡蛋里挑骨头长安车外观时髦,可靠性呢?配件供应真能做到零延误吗?出了问题谁帮你修?
表面看长安展区人气爆,产品聚光灯下风生水起,台上笑容满面,台下其实行业竞争极其严酷。百年车企的“认知壁垒”,不是你一场新品发布会就能拆穿——人家耗死你都不心疼。外界还有不少怀疑声音“中国品牌搞‘长期主义’?你海外资本要砸多少年?欧洲人真买账吗?保不齐哪天欧盟给你加点贸易壁垒,价格优势一夜归零。”老实讲,长安这步棋,说是“全球化”,其实还在“考驾照”,离真正在欧洲驰骋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就在大家以为这就是“又一场中国车企海外首秀”时,长安却来了个黑马般的惊天反转。人家不纯靠卖车挣钱,而是借着“渝车出海”行动,直接打通了从设计研发、品牌输出到标准制定、价值链嵌入的全生态。重庆市政府明确规划,要把“重庆智造”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和品牌输出,让中国汽车行业不再只是外贸拉货,更要主导“汽车话语权”。长安也不是闭门造车,自建国际渠道、谈判欧洲标准、还要和当地银行保险死磕金融方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把“长期主义”活生生做成了“真本地化”。
你瞅瞅2025年长安汽车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涨5.1%,其中8月就涨了23%。不用喊口号,这数据就能当“证据链”。阿维塔的概念车、深蓝S05、S07,还有未来3年要上架的8款SUV,简直“疯狂扩列”,到2030年欧洲销售网点要突破1000家。这不是纸上谈兵,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硬刚国际竞争,把小众到大众、零部件到金融,通通一网打尽。
欧洲市场二百五,长安这棋盘是“老谋深算”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一次,长安拿出了“全球设计+本地服务+自营+分销”四重保险,摆出一副“求稳求变”的阵势。引用一句东北老话“你搁这儿是耍猴还是耍人?”老外不买账还能再换本事,中国市场打法也能推陈出新。换句话说,长安不是简单“卖车”,而是“卖规则”,卖的是“未来的汽车路”。
干到这个份上,场面还真是“风平浪静下藏刀子”。首批欧盟用户买长安难言疯狂,从品牌立足到用户口碑,还有一大堆门槛等着跨——有的考验甚至让人“想捂脸”,比如欧洲新能车补贴政策随时变脸、贸易壁垒随口加、标准升级说改就改,长安得随时备战“多国考”。欧洲汽车市场本地化运营压力,来自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环保要求乃至文化认同感,甚至连餐桌上吃的香肠都得考虑本地食材,汽车品牌当然要在地化。
麻烦不止这些,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本币汇率跳水,物流成本随时飙升,加上同行竞争比天还狠,比亚迪、蔚来都在“欧盟刷脸”,民众口味越来越挑剔,稍有闪失就被投诉维权,售后网络也得跟上。加上欧洲人骨子里的“技术优越感”,一遇到问题就是“小题大做”,长安等中企还得学会“客户维权接力赛”。各家分歧越发明显,做大容易做强难,要想赢得市场,靠单打独斗可不够,要靠价值链全员配合。而且未来最大的障碍可能不是销售本身,而是欧洲政治、经济和技规环环相扣。长安想在欧洲实现“本地化”,得跨越的不只是语言,更是百年汽车文化的“厚墙”,一不留神就掉坑。
这一波,表面上看长安汽车像是在“欧洲捡了一把金”,其实背后付出的汗水才叫“从重庆飙到慕尼黑”。你以为“长期主义+本地化”是一顿火锅就能撸出来的?欧盟门槛高着呢,说是“欢迎创新”,其实敲门砖握在自己手上。长安产品、服务、资本一个没落下,喊口号也够响亮,可欧洲人买不买账,还得看时间考验。
正方说长安有技术、有人才、有钱气,进军欧洲是奔着成为世界一流品牌。反方则阴阳怪气“你来一场车展就能取代奔驰宝马?还是卖概念多过卖产品?”嘴上夸奖,其实都是旁敲侧击,谁都知道,真正的汽车强国不是喊两句就能实现,是需要熬时间、沉市场、攒经验。多少“世界品牌”倒在门外,多少“短命产品”死在技术升级。长安能不能打赢这场全球化攻坚战,咱们不得不继续观望,也得实实在在拍拍肩“这路有点长,可谁说走不到呢?”
说长安汽车在“下一盘大棋”,可棋盘再大终归难免碰上对手下套欧洲市场要啥有啥,用户挑剔不说,同行“冷眼热讽”不断。你觉得,长安这套长期主义本地化打法,真能在欧洲打破“品牌壁垒”吗?是能一路高歌还是要和奔驰宝马死磕?这场“重庆智造”出海升级,究竟是火锅季的福利,还是海外烤肠的考验?你会买吗,还是观望?来来来,咱评论区等着听你高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