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跑”,它做对了什么?

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零跑正以一种令人瞩目的姿态崛起。这个曾经不太起眼的品牌,如今已然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那么,零跑究竟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甚至开始“领跑”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零跑的那些事儿。

销量逆袭,成为新势力“一哥”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零跑汽车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当月交付量达到了50129辆,同比增长126%,不仅打破了自身单月交付的纪录,更是成功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成为国内第二家月销突破5万台的新势力车企。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零跑还处于新势力的第二梯队,默默努力,鲜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如今,它却以这样一种强势的姿态闯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零跑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销量突破,其丰富且精准定位的车型矩阵功不可没。目前,零跑旗下拥有七款车型,从A0级到中大型轿车和SUV市场均有布局,形成了“入门级走量+中高端溢价”的品牌模式。比如零跑B10,6月交付超1.4万辆;零跑C10更是位居新势力SUV第五。而7月新上市的零跑B01,8.98-11.98万元的价格区间,却配备了激光雷达与高通8295芯片,直接将高阶智驾的门槛拉低至当前燃油车型主力价位区间,上市仅72小时,锁单量就突破了万台,不难想象,在未来,它将为零跑贡献更为可观的销量。

零跑,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跑”,它做对了什么?-有驾

全域自研,构筑技术护城河

在零跑崛起的背后,全域自研是其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撑,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动力总成到智能座舱,从域控制器到辅助驾驶系统,零跑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掌控,让它在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拥有了极大的优势。

以近期热门的零跑B01为例,基于全新LEAP3.5架构打造,通过中央超算平台取代传统分布式ECU,整车线束减少了30%,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88%,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大幅降低了整车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电池领域,零跑的CTC2.0一体化技术,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与那些依赖供应商的品牌不同,零跑构建的垂直整合体系,使其在价格战中始终能够保持成本优势,做到“高配低价”,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更先进的技术和配置。

此外,零跑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自研成果也十分亮眼。全新C11搭载了29个感知硬件和高通8650芯片,将感知、预测、规划环节打通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自研的“零博弈”人机共驾算法,更是解决了传统辅助驾驶系统退出时方向盘力矩切换突兀的问题,让驾驶体验更加平顺、安全。

零跑,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跑”,它做对了什么?-有驾

全球化布局,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零跑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近年来,零跑在海外市场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上半年,零跑的出口量达到了20375台,其中在德国市场,C10车型的智能泊车系统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目前,零跑已在欧洲14国布局400家网点,中东、亚太等地覆盖超600加,巧妙地避开了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主战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起了先发优势。

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为零跑带来了新的销量增长点,也对其国内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海外订单的需求,零跑杭州工厂的产能爬坡速度不断加快,形成了国内外市场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实现了销量的双轮驱动。

零跑,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跑”,它做对了什么?-有驾

渠道下沉,提升终端转化率

在销售渠道方面,零跑也在积极布局,快速扩张与下沉。截至7月底,零跑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已达951家,其中319家零跑中心深入三、四线城市,491家体验中心构建起了“半小时服务圈”。这种“体验-交付-服务”的一体化模式,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到店转化率。在当前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的市场环境下,销售渠道的布局密度已经成为决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而零跑显然已经在这场布局赛中抢占了先机。

不仅如此,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战略合作,也为其带来了诸多优势。借助Stellantis集团全球采购体系,零跑在动力电池、充电桩认证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零跑从默默无闻到如今的行业“领跑”,并非偶然。它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通过全域自研实现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优化销售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实现了逆袭。如今的月销5万,对零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随着工厂产能的进一步爬坡,以及D系列旗舰车型等更多新品的推出,零跑在未来有望创造更高的销量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持续“领跑”,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能源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