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刚宣布,从今年9月1号开始,电动车上再也不用装脚蹬了。这个政策其实来源于2019年的新国标。当时为了让电动车更像自行车,规定必须装脚蹬,否则就算超标车,会被罚款。结果很多车主都被强制装上那种蹬不动的脚蹬子,感觉特别尴尬。
但现在政策改了。不再要求装脚蹬,说明电动车的定义更清晰了。以后买车,不带脚蹬也能行。这个变化一出来,3.5亿车主都松了口气——不用每天看着那个踩得浑身难受的踏板。有了这个调整,车子变轻了不少,特别是平时上下班骑车的老人,骑起来更省劲。制造商也不用花心思焊那架子,成本可以省点。
这次改动还带来了另一大变化:车子的总重从55公斤涨到63公斤。这主要是为了装更大的电池。以前的小电池只能跑个四五十公里,现在能装大电池,续航直线上升,轻松达到百公里左右。有个邻居老王,上个月买了辆新车,满电跑了68公里。说不定过几个月能跑得更远。
安全方面也特意做了新规定。所有电池必须通过“30秒不爆炸”的测试,线路材料也换成了防火材质。塑料件的比例不能超过总重的5.5%,要是真着火,塑料燃烧产生的毒气会少一点。厂家还保证,电池一旦起火,能稳稳坚持30秒不爆,为司机争取宝贵时间逃生。
还有件挺炫的:新车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用手机App不仅能看到车在哪儿,还能设置范围限制,一旦超出范围就会自动发短信报警。再加上可以查看剩余电量、充电提醒等功能。虽然这些都算智能装备,但据了解,这些高级功能还得买额外的包裹,自己掏钱装。
车架的结构也变了,座位下面空间变大了,方便放工具箱。以前车头中间挤满了脚蹬支架,现在空出来不少位置。生产厂商还把铃铛、车灯都搬到那里,更方便整车布局。
电动车的续航问题依然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以外卖小哥为例,50公里的续航基本够送一天单了。但如果能跑到100公里,跨区接单就不用担心没电了。可电池越大,车就越重,\“跑得远“和“轻便”之间得好好调整。表弟跑美团,消息说他们车队都在等待新车型的上市。
卖车的商家们也忙活起来,赶着去改库存。淘宝上不少店铺都打出“新国标认证”“支持北斗定位”的标签。有些小作坊听说要换生产线,投资几十万搞设备升级,价钱可能也会涨。
农村的老人反应也不错,用电动车取代脚蹬,特别是在下雨天不打滑了。只不过有的老人会担心,觉得手机操作麻烦,不想搞那些“高科技”。交警朋友说,新规实施后,重点查车不会再看有没有脚蹬,而是关注车的重量和电池容量。
新标准还提出了用更结实的材料来焊接车架。新车的焊点密实了不少,看起来比以前更牢固。也有人说厂商可能用更薄的钢板凑数,减轻重量。市场还得时间检验这个说法。
另一大影响来自零配件市场。脚蹬支架相关的零件销量瞬间下跌,生产工厂也纷纷转行,做起了智能锁或其他配件。有一家塑料件供应商就宣布,转产防火绝缘外壳,符合新规对材料的特殊要求。
新标准让车变得更重,但续航更长;安全更高,价格也随之上涨;智能功能多,但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9月1号新规正式落地,未来街上的车,可能会看见新旧混杂的局面。交警们究竟怎么抓“执法”,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这个变化,总让人对未来的电动车市场充满期待,又带点期待以外的不确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