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在2025年11月开电车上高速的朋友,最好先看看钱包,因为全国高速服务区的充电价格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已经有数了,虽然只是个参考,但里面的道道还真不少。
一说高速充电,这个钱其实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电网收的电费,另一部分是充电桩公司收的服务费。
这两个加一块,才是你扫码付的钱。
所以,别光看电费便宜就乐,服务费才是让各地价格差那么多的主要原因。
挺有意思,大多数省份就跟商量好了一样,像是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陕西、山东、山西,价格范围都差不多,基本上都在每度电0.95元到1.8元这个框里。
这个价格就好像一个行规,大家都在这个范围内做事。
这个默契的背后,其实是“峰谷电价”在起作用。
说白了,就是用电的人少,电就便宜;用电的人多,电就贵。
大半夜的,大家都睡了,电网没什么压力,这时候充电最划算,价格能掉到1块钱以下。
可要是赶上中午或者下午用电高峰,价格就可能一下子窜到快2块钱。
所以,想省钱,就得掐着点来。
比如说你凌晨出发,开到第一个服务区正好是早上7点,这时候是低谷时段,充一次电的钱,可能比下午充省下一顿午饭钱。
你要是正好在下午2点到晚上7点这个“鬼门关”时段进服务区,那就只能认了,乖乖掏最高价。
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
湖南就是个例子,它的价格最高能到2.32元一度,这个价在全国高速服务区里算是很扎眼了。
同样是高峰期充电,在湖南花的钱可能就比在隔壁湖北要多,这可能是因为当地服务费的定价,或者电网政策有些不一样。
安徽就把账算得特别清楚。
它直接告诉你,服务费是固定的,每度电收0.8元,剩下的就是跟着时间走的电费。
这样一来,高峰期总价就奔着1.9元去了,到了后半夜又能降到1.16元。
这种算法很透明,至少让车主心里有底,知道钱花哪儿了。
河南省的算法也差不多,总价在0.95元到1.9元之间晃悠。
这1毛钱的上限差别,看着不大,但对那些常年跑长途的司机来说,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种小差别,正好说明了不同地方的充电公司在定价上有自己的想法和玩法。
咱们可以拿一个通用的算法来算算,这样看得更明白。
假如服务费都是每度电0.5元。
在凌晨0点到早上8点的低谷期,电价可能是0.45元,加起来就是0.95元一度。
到了上午10点到12点,还有下午2点到晚上7点的高峰期,电价涨到1.3元,总费用就变成了1.8元。
你看,这差价不就出来了吗。
这个算法也解释了为啥大多数省份的价格都在0.95元到1.8元这个范围里。
这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大家的电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差不多。
毕竟,服务区建充电桩、维护桩子都要花钱,这些钱最后还是要通过服务费,让用的人来出。
说到底,虽然我们看的是一个全国大概的价格,但具体到每一个服务区,价格都可能不一样。
就算在同一个省,这个服务区是国家电网的桩,那个服务区是特来电的桩,它们的服务费标准就可能不同,最后的价格自然也不一样。
所以,这份2025年的价格预测,更像是一份出门前的“心理建设”指南。
它告诉我们,高速充电这事,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个死价钱。
它会跟着你开车的时间、你到的地方,甚至你选的充电桩牌子变来变去。
对开电车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以后跑长途不光要规划路线,还得学着规划充电时间。
想省钱,就得尽量在电价便宜的时候去充。
或者,出门前用手机App查查路上服务区的实时价格,哪儿便宜去哪儿,利用信息差给自己省钱。
这背后也说明一个事:电车的用车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跟着市场走。
以前我们说油价,是全国统一调,简单明了。
现在我们说电价,要考虑时间、地点、公司这么多因素,这就要求车主必须得更精明才行。
以后,随着电车越来越多,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肯定也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更厉害。
也许到那时候,不同的充电公司为了抢生意,会搞各种优惠,打价格战也不是没可能。
到那时候,我们聊的可能就不是怎么躲开高峰,而是怎么占到更多的便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