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榜单既有零跑、小鹏的黑马突围,也有理想、埃安的跌宕起伏,更有小米、蔚来的暗流涌动。零跑汽车用41039辆的成绩撕开了新势力竞争的天花板,这个曾被视为二线品牌的选手,凭借高配低价策略完成了逆袭。
B10车型将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下放到12万级市场,直接颠覆了传统车企的定价逻辑。就像朱江明在上海车展所说,我们要让10万级用户也能体验到30万级的智能驾驶。这种科技平权的打法,让零跑在二三线城市迅速打开市场,甚至有消费者开玩笑说,买零跑就像买手机,花一半的钱买到旗舰配置。
小鹏汽车连续6个月交付超3万辆的背后,是M03和P7+组成的王炸组合。M03用11.98万的起售价成为15万级唯一标配高阶智驾的车型,而P7+凭借800V架构和XNGP智驾系统,在20万级市场建立起技术壁垒。何小鹏那句体系能力变革的背后,是小鹏从硬件公司向软件服务商的转型,用户每使用一次自动泊车,都是在为小鹏的算法迭代贡献数据。
理想汽车的33939辆成绩单背后藏着隐忧。虽然L系列依然是30万级家庭用户的首选,但零跑C16(18.98万起)和B10(10.98万起)的出现,正在分流其入门级需求。李想在上海车展发布的MEGA Ultra智能焕新版,试图用52.98万的定价守住高端市场,但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更期待L系列的智能焕新版。这种高端冲高,中端失守的困境,考验着理想的产品矩阵平衡能力。
小米汽车的28000辆交付量虽然未达预期,但雷军的铁人三项策略正在悄悄发酵。SU7的骁龙8295芯片和半固态电池,让其在25-35万级市场站稳脚跟,而新增的34家门店和132家服务网点,正在编织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4月的销量波动或许只是产能爬坡期的阵痛,下半年YU7的上市可能成为转折点,毕竟Model Y的销量是Model 3的两倍,SUV市场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渗透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用户主导。比亚迪38.01万辆的销量看似稳如泰山,但零跑、小鹏在细分市场的突破,正在动摇其根基。华为乾崑ADS 4在岚图FREE+和阿维塔06的搭载,正在改写智能驾驶的竞争格局,当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成为标配,传统车企的堆硬件策略将面临降维打击。
零跑的价格屠刀、小鹏的数据闭环、理想的家庭定位、小米的生态赋能、蔚来的换电壁垒,构成了一幅多元竞争的画卷。这场战争没有终局,只有不断迭代的生存法则,或许正如何小鹏所说,未来三年,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