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 EM-P信息泄露风波:契约精神与品牌维权的较量
近日,领克10 EM-P新车信息提前泄露事件在汽车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起事件不仅让领克品牌陷入被动,也再次将契约精神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情起始于7月4日,有媒体违反保密协议,提前发布了领克10 EM-P的静态实拍内容,曝光了新车诸多细节。这一行为无疑打乱了领克新车的发布节奏,也让原本充满期待消费者的目光被提前吸引,却又不完整。随后,天下秀广告有限公司发布了致歉信,承认是由于其平台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新车信息提前泄露。他们表示已成立专项技术小组,彻查系统漏洞并完成修复,同时安排资深服务团队全力配合领克降低负面影响。
领克汽车销售副总经理穆军对此回应称,根据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相关条款,领克与天下秀已就此事处理结果达成一致。他倡导各方遵守契约精神,严格按照约定条款行事,保障相关方利益。这番话掷地有声,也让我们看到了领克品牌对于契约的重视。
其实,这并非领克新车第一次遭遇泄密。今年1月,汽车大V陈震因泄密领克900车型,遭到领克方面索赔500万元。陈震的公司“萝卜报告”在参与领克L946(900)静态拍摄并签署保密协议后,却提前发布了大量内容,严重影响了领克新品的传播节奏和市场。终,陈震支付了500万元赔偿金,并承诺“引以为戒”。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新车的商业秘密?行业人士指出,新车项目泄密不仅打乱发布节奏,更可能影响品牌声誉。要遏制类似的乱象,须从法律完善、行业自律到企业内部保密机制三方协同发力,多维监管。
#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