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去本市奇瑞四儿子店保养车,刚好遇到一个车主过来搭话。他问我:你这车是23款瑞虎9吧?看起来挺新。我点点头,刚准备跟他聊几句,他又继续说:我前车是瑞虎5,换了个虎9,踩着点,还剩点旧车的价值。这让我挺意外,因为我平时没觉得奇瑞车的复购能力那么强,结果现场还能遇到换车族。
他的女儿开的也是icar V23,还问我,你老婆不会也想换辆奇瑞吧?我笑着摇摇头:她不会啊,她不开车。这个情景倒让我觉得,奇瑞车主,复购率可能真不低。具体原因,倒不是我想为奇瑞打广告,就是奇瑞车型确实在性价比、用料和售后上,跟很多朋友一样,连续好几年都还是芯片硬的感觉。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我用瑞虎5换了风云T9。其实瑞虎5也不是不靠谱。那台车坚持了四五年,除了小毛病,比如转向灯总点不到、空调噪音大点,几乎没有啥大毛病。绝对的走硬派一类。现在换车,目标还是星途,毕竟带点家族升级的意味。
我自己,算算用车成本,百公里0.13元左右,保值率还不错,合资品牌的车就这水平吧?具体到不同型号的细节对比,比如同价位的比亚迪、吉利,实际用料、行驶质感还是有差,软的地方挺多。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来一事,去年我买车时,销售朋友曾经告诉我:奇瑞近两年在供应链上抓得比较紧,车间物料供给稳定多了。我一开始还没在意,但仔细想想,去年春节后,车市供应链变成了‘抢运’的状态,几家备货不稳定出过差错,奇瑞这块做得不错,也许是它能在激烈竞争中多留点余地。
奇瑞的研发也别光看表面,之前觉得它们追求性价比,结果投入研发的比例其实还算可以。去年我看了一份不太全的报告,奇瑞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大概在4%-5%,和合资品牌差不多——这只是个样本少的估算。生产线上的微调,跟咱平时买东西换零件差不多,有点像选菜:方便、靠谱,偶尔也会失手。
话说回来,今天遇到的那个奇瑞车主说,他老婆完全不喜欢开车,我其实也有点能理解。开车要上心,平价车也好、合资车也罢,最关键还是用得顺手。很多朋友开车其实只想用得踏实,不想太折腾。
我之前还翻了下朋友圈里关于奇瑞的评论,有人说奇瑞快赶上合资了——这话我只能呵呵。奇瑞一直在走快车道,研发、供应链、渠道都在赶,目标是备战2025年全线崛起。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那些躺平的车企,还是在养精蓄锐?就像我身边那位好友,开了辆很普通的北汽,去年就叹息:这车,开着还可以,就是没啥动力,像乞丐车一样。他还问我:奇瑞是不是还要再搞个新品牌?听说那叫捷途?我猜,没细想过这个问题,毕竟每次看到新品,要么新颖,要么便宜。
对了,想到之前一个修理工说的话:他说修瑞虎的零件比别的车少多了,我心里暗笑,零件少了,意味着产能优化、库存压力减轻,但也意味着维修可能变成拼拼图。大家会不会觉得,奇瑞这牌子的发展路径,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个新品牌砸钱冲销量的模式?逐渐变得扎实起来。
说白了,我也有点犹豫,毕竟所有的品牌都在走拼性价比的路子。你们觉得,奇瑞还会在技术创新上突围吗?像去年推出的新能源车,要不要再爆发一把?
哦,对了,我刚才翻了个相册,刚买新车时,拍了几张小细节。那天晚上,媳妇说你别老这么折腾,车多半都一样。哈哈,也就我这个车迷,每天琢磨这些细微的差别。也不完全是喜欢折腾,有时候就是好奇,一辆车为什么用料能做到这样的平衡。
你们觉得,临近换车周期,最重要的是啥?续航?驾驶感?还是保值?我猜,不同人不一样。有的像我,拼着走一条稳扎稳打的路子,要的就是踏实二字。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奇瑞这些年套路变多了,但真要说,真心不喜欢那些虚空的广告和噱头。比方说,某车企开辟蓝海又不看市场反馈,最后只剩空中楼阁。奇瑞呢,还挺实在的,起码在它的细节和车主的口碑上,还算接地气。
再抛个问题:你身边的人,有人会主动问你,你觉得奇瑞能再爆款吗?我嘛,也不敢当预测师,只觉得,这车市的路啊,好像永远有人跑着跑着就飘了。真的,下一步,会发生啥?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