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打响价格战,16万豪华车破局,市场争议不断

最近汽车市场有个事儿挺热闹的,就是那个以前我们印象里挺高端的美国牌子林肯,突然一下把价格打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它的中型轿车林肯Z,有些地方的售价已经降到了16万多,这个价格基本上和很多主流的合资品牌紧凑型车差不多了。

这一下子就在网上和车友圈里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这豪华车的价格战,是不是真的要打到“骨折”的程度了?

林肯打响价格战,16万豪华车破局,市场争议不断-有驾

林肯这么干,是想给咱们老百姓送福利,还是被逼无奈的 desperation move?

咱们先看看这16万多能买到个什么样的车。

林肯Z给出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

首先是动力,它用的是一台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输出261匹马力,这个数据放在同价位,甚至是一些二十多万的车里,都算是相当厉害的了。

开起来提速很快,官方说六秒多就能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每小时,这对于喜欢驾驶感觉的人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然后你坐进车里,最显眼的就是那块从仪表盘一直延伸到副驾驶座位的27英寸大长屏幕,科技感直接拉满,看着就觉得高级。

再加上各种舒适性的配置,比如座椅加热、通风,还有一大堆辅助驾驶功能,单从配置单和参数上看,这辆车绝对是“量大管饱”,性价比高得有点不真实。

按理说,这么划算的车,应该卖爆了才对,可现实情况呢?

我们去查了一下每个月的汽车销量数据,就会发现一个有点尴尬的事实。

林肯Z即便给出了这么大的优惠,每个月的销量也就在一千多台上下晃悠。

而跟它算是竞争对手的宝马3系,虽然价格要贵出一大截,但每个月轻轻松松就能卖掉一万多台。

林肯打响价格战,16万豪华车破局,市场争议不断-有驾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拼命降价、堆配置,另一边是价格坚挺、销量火爆。

这就让很多人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家宁愿多花十来万去买配置可能还不如它的宝马,也不愿意选择这个看似“捡漏”的林肯呢?

其实,林肯这一降价,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整个二线豪华品牌的圈子都跟着起了连锁反应。

你看,凯迪拉克一看林肯都这么拼了,自己也不能闲着。

它的CT5车型,本来就是以降价出名的,现在更是把价格压到了21万左右,也是用强大的动力和运动性能来吸引人。

还有那个来自北欧的沃尔沃,它更直接,不光降价,还推出了“终身免费保养”的政策。

这招就更狠了,它不光让你买车的时候省钱,连你以后养车的钱都帮你省了一大笔,就是想告诉你,买我的车,后续的麻烦和花费都给你包了。

面对这些二线品牌的疯狂进攻,一线的大佬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也不是吃素的。

就拿奥迪A4L来说,它没有选择跟风进行无底线的价格战,而是走了另一条路——提升产品内在的技术含量。

比如给新款车型全都装上了12伏的轻混系统。

这个东西可能一般人开车感觉不明显,但它能在起步和滑行的时候让车子更平顺、更省油。

林肯打响价格战,16万豪华车破局,市场争议不断-有驾

奥迪的意思很明白:我的豪华,不光是你看得见的屏幕和真皮,更在于你看不到的机械素质和技术积累。

这就把问题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地方:买一辆豪华车,我们到底在买什么?

如果说价格和配置是看得见的“硬件”,那服务体验、软件系统和二手车的保值率,就是看不见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往往在长时间的用车过程中,对人的影响更大。

就拿一个很小的细节来说,据说林肯Z的变速箱程序如果需要升级,车主得把车开回工厂去处理,非常麻烦。

而宝马车主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开到任何一家4S店,技术人员现场用电脑就能把程序刷新,个把小时就搞定了。

这种服务上的便利性差距,在现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是非常要命的。

大家用手机都习惯了在线OTA升级,点一下就自动更新了,买个几十万的车,升个级还这么费劲,体验感自然就差了一大截。

据说凯迪拉克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搞OTA远程升级了,说明二线豪华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看得见的硬件,卷到了看不见的软件和服务层面。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二手车卖的时候值多少钱。

这可是关系到每个车主真金白银的。

汽车毕竟是个消耗品,开几年总要换的。

林肯打响价格战,16万豪华车破局,市场争议不断-有驾

根据二手车市场的数据来看,林肯Z开个三年,车价可能就要打对折,也就是我们说的“腰斩”。

而同级别的宝马3系或者奥迪A4L,虽然也掉价,但三年下来可能也就折损个百分之三四十,比林肯Z要少亏好几万。

这么一算,当初买林肯Z省下来的钱,在卖车的时候可能又都亏回去了。

更别提那个被大家戏称为“理财产品”的雷克萨斯ES了,新车常年加价,开几年卖掉甚至亏不了多少钱。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在背后支撑着。

最后,我们再回到那个最根本,也最有点“玄学”的问题上——品牌到底意味着什么?

网上流传一个很真实的车主故事:这位车主买了林肯Z,觉得性价比超高,开出去接客户,结果客户很客气地问他:“你这车是哪个国产新牌子啊?看着挺大气的。”车主心里虽然有点不是滋味,但也没法多解释。

后来他换了一辆普通的奥迪A4L,再去接同一个客户,客户一上车就说:“哟,换奥迪了,好车啊!”这个小故事虽然简单,却把二线豪华品牌最核心的尴尬给点透了。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汽车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是一张社交名片。

开什么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品味、实力和圈层。

奥迪、宝马、奔驰这三个牌子,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教育,已经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它们就是“好车”、“有面子”的代名词。

而林肯,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确实没那么高,甚至因为是和长安合资生产的,还会被人开玩笑叫做“长安王”,这就让它的豪华形象打了折扣。

所以,一个消费者花16万买林肯Z,他得到的是超值的硬件,但可能要承担在某些社交场合需要跟人解释“我这车是林肯,是美国豪华品牌”的成本。

对于很多既想要实惠,又在乎别人看法的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