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势力车企,你要是真去细看一眼,谁能想到局势变化这么快?
前几年大家还在讨论“蔚小理”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结果这一年到头,榜单都快认不出来了。
小鹏汽车提前完成KPI,这在年初有人敢赌吗?
市场就像个擂台,一不留神,谁都可能被拍在沙滩上。
先来问个简单问题:中国人买车到底图啥?
是价格便宜?
性能强?
还是牌子响亮?
这年头,大家的钱都挺紧的,但嘴上没人承认自己就图便宜。
说实话,高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你看今年最火的几款车,哪个不是实打实给老百姓省了钱,又多了几项实用配置?
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家要挣钱,用户又不傻,多一点性价比,销量自然上来了。
零跑汽车就是这种典型,去年还被人拿来跟哪吒比,大家都说它要凉了,结果今年大爆发,销量直线上升,活脱脱给市场上一帮车企上了一课:别小瞧了价格敏感这回事。
车市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新车上市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问题来了,这些新车到底给用户带来了什么?
是想明白了用户痛点,还是纯粹为了凑热闹?
小鹏MONA M03这个车,其实一开始大家并不看好,甚至差点胎死腹中。
可小鹏就是能抓住机会,简单改动一下,投放市场,结果月月过万的销量。
你说这是不是说明:把握用户需求,精准切入市场,比花里胡哨的营销重要多了?
市场会用脚投票,用户用钱投票,不管你宣传得多厉害,产品不行终归是白搭。
再看理想汽车和极氪,今年的目标完成率都只有五成多。
为什么?
理想的L系列曾经是爆款,现在竞争力下滑,再加上问界、零跑、智己这些新势力的围攻,销量自然撑不住。
理想的增程版降了价,大家以为订单能爆,结果也没啥大动静。
纯电这边,理想i6虽然站住了脚,但MEGA“爆燃”事件一出,公关压力巨大,用户安全感下降,这种危机一旦爆发,可不是降价几万块就能挽回的。
极氪呢?
没有爆款,话题也一般,产品力确实不差,但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市场,没有热点就很难快速崛起。
其实极氪、岚图、深蓝这些品牌都差不多,属于不温不火,饿不死但也吃不饱。
靠着老本慢慢熬,没啥新动作,用户的关注度就自然转移到别家去了。
蔚来今年算是翻了盘,乐道L90、蔚来ES8带动了整体销量,十月份销量过四万,算是扬眉吐气。
但蔚来的老问题也还在——亏钱烧钱,盈利难,这么大规模的投入,能不能带来最终的市场优势?
大家都在看。
蔚来如果能把服务和换电站模式继续做扎实,或许还有机会。
但你让用户一直相信“品牌无敌”,时间长了也得用产品和实惠说话。
小米汽车今年也很猛,交付量和产量齐平,这点在新势力里算独一份了。
雷军的“雷式营销”大家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小米就是会造势,会抓住流量。
问题在于,风头过后,用户还会不会持续买单?
小米的车还得靠产品力和长期口碑。
如果明年市场持续动荡,小米能不能顶住各种负面新闻?
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咱们再捋一捋这些KPI达成率比较低的品牌。
阿维塔,前十月才4成多,别看是“华为大家庭”的一员,产品力和科技感都不差,但设计太过夸张,注定只能打动年轻群体。
年轻人喜欢,家里老人不认账,市场天花板就摆在那儿,想突破可不容易。
腾势靠着D9火了一把,定了30万的销量目标。
但今年只卖了12万多,新出的N9、Z9也没带动整体增长。
腾势的问题其实不是产品力,背靠比亚迪,硬件肯定没问题,问题是营销和设计。
用户要的是新鲜感和认同感,腾势的营销有点老派,设计也没碰到主流审美点。
现在想再往上走,只能靠新车型和换代产品给市场带来惊喜,可这事难度不小。
设身处地想一想,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是什么?
不外乎“这车能不能长时间用,保值率高不高,充电方便不方便,安全性能过不过关”。
车企如果一味地只比价格、拼配置,却不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最后还是难有持续竞争力。
比如理想MEGA那次召回,损害的不只是销量,更是用户信任。
品牌想要长远发展,公关危机处理、产品安全升级都得同步跟进,不能只想着短期的销量冲刺。
再一个问题:车企为什么年初定目标时候都那么自信,结果年底一看差距这么大?
说白了,很多品牌过分乐观,低估了市场变数。
有人以为自己能靠几款新车轻松突破,结果没爆款,KPI完成率自然掉队。
你看小鹏、零跑,他们目标定得其实不算高,结果提前完成。
理想、极氪、阿维塔这些,目标定得高,压力也大,市场风向一变,就掉队了。
定目标不是拍脑袋,得脚踏实地看清楚行业大势和自家实际能力,这道理放在任何行业都成立。
有人问了,这么多品牌到底谁最有希望?
其实现在看,拼的不是谁一时风头最劲,而是能不能持续抓住用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稳住市场口碑。
小鹏和零跑的崛起证明了切准用户需求的威力,而蔚来、小米能否守住阵地,还得看后续动作和服务跟不跟得上。
这几年新能源车的热度越来越高,但真正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政策补贴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对安全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车企如果只看销量,不看发展,最后可能“高开低走”。
我觉得,现在的新势力车企应该多琢磨琢磨:除了拼价格和配置,还能不能在用户服务、用车体验、品牌塑造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毕竟,买车只是一个开始,用车才是长跑。
理想、极氪们如果只靠一两款车型,一时热度,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智能化、电动化、个性化,这些都是未来车企必须面对的趋势。
现在谁能领先一步,不等于未来就能稳坐头把交椅。
说到底,用户是最好的试金石。
你对用户了解得越深入,市场反馈给你的回报才越大。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一句:新势力车企的市场表现,其实就是一场“用户与品牌的拉锯战”。
谁能最快响应市场,谁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榜单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可别忘了,风水轮流转,今天的小鹏、零跑可能是明天的蔚来、小米,谁都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为谁的车买单?
你最看重什么?
别光看表面数据,真正的选择是在你实际用车体验以后才会有答案。
新势力车企的未来,还是得靠脚踏实地,不断进步,才能给用户和行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今年的车市动荡不安,变化之快,谁都料不到。
品牌想要立于不败,除了产品硬,还得服务优、创新强、品牌形象好。
谁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看谁能始终抓住用户的心。
新势力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胜败还得等时间来证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