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官方发了一段视频,一台ModelY从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出发,全程30分钟车程,最终平安来到客户家门口把自己交付给新车主。全程没有驾驶员、没有远程操控,最高时速达到115公里。
特斯拉方面表示,这是史上首次,特斯拉自己交付到车主手中。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发文强调称,
“这是首次在公共高速公路上实现的全无人驾驶,车内无人,也没有远程操作。”
随后,小米CEO雷军转发该消息,称特斯拉确实了不起,在很多领域引领行业趋势,尤其是FSD,表示还要继续学习。
小米可以等,但余承东显然很着急,"如果按全班最差生的成绩来定教学进度,这个班迟早要完蛋!"华为余承东在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的尖锐发言,直接击中了当前智能驾驶行业的监管痛点。
3月29日,小米SU7电动汽车高速公路碰撞自燃,导致车内三名年轻女生不幸遇难,也导致对于自动驾驶监管的快速收紧,一时谁再说“自动”驾驶就是罔顾乘客生命安全的洪水猛兽了。众多厂家也配合,纷纷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智能驾驶不代表无人驾驶”,“安全是最大的豪华”。也是,按照现在的法规,前一秒还是自动驾驶,后一秒发现不行了切换给你,智能驾驶期间厂家负责,你行你上的时候厂家就没责任了,恐怕那时候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这是一种多么荒谬的逻辑!
2025年将成为L3级自动驾驶法规的"元年",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的立法进程也呈现了差异化特征。但正如余承东吐槽的,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本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我们现在所谓L0到L5,还是"好多年前欧洲的过时标准"。
个人认为,技术质的突破的分水岭应该就是场景+责任,如果人类选择智能驾驶,智能驾驶通过交通路线和路况的判断,按程序确认在这种场景下可以handle,那么这期间全场景的责任就应该是“汽车人”,如果不能,干脆就不让启动智能驾驶,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话。一看不行了,“汽车人”甩锅给人类,这算啥保护人类的英雄,连啥共患难的兄弟都算不上,顶多也就是嘻嘻哈哈的狐朋狗友。
无人驾驶时代到来,有人驾驶反倒需要监管了。
不管我怎么讲,智能化无人驾驶时代的一定是势不可挡的,当技术突破了某个阈值,就如当年智能手机对于功能机的碾压,一定是迅雷不及掩耳、摧枯拉朽是的毁灭。
当满街都是无人驾驶的时候,有人驾驶就需要有很多约束条件了,动机是什么,场景是什么,能力是什么,出事了责任怎么算,哈哈,智能“管”人类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也有人说,只是汽车而已,大部分行业还是人的天下。
我要说的是,你太乐观了。很大程度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投入不行,汽车这么复杂场景都能自动驾驶了,其他AI的赛道也是时间问题而已。汽车产业万亿价值的天花板高,华为砸了万名工程师,后面以高打低,AI效应将溢出到更多小的应用赛道。
当人类享受技术带来的欢愉时,唯一能阻止技术进步的,或许就是基于伦理的法规了。但当无比复杂的法规的演进都需要技术算法的加持时,人类也只能被技术的潮流推向未知的前方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