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成都车展,还没把大门敞开,各路大咖就已经摩拳擦掌了,热度堪比电影节红毯前夕,谁先发?谁又玩出新花样?没想到这次,华为一脚踏实地先下场,硬是抢在大部队前头——扛着“鸿蒙智行”大旗,数款车新品一口气扎堆亮相,看得吃瓜群众眼花缭乱,行业里一阵暗暗比划:你看这节奏,谁还敢说智能汽车只是嘴上谈兵?
现场那氛围,用“人声鼎沸”形容绝不夸张,各路粉丝、懂行的媒体,甚至一大票车企的探子都扎在舞台底下,等着看华为又要出啥牌。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一亮相,说的不是套话,是真刀真枪把“成绩单”往大家脸上甩——鸿蒙智行交付超90万台了,光今年10月就指望冲上百万大关,销量冠军把把拿,根本不带犹豫。听听,这是不是有点像咱小时候班里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不光会读书,“体育也杠杠的”,人家还会弹钢琴、拿奖状……
话说回来,数据是真的漂亮,但漂亮归漂亮,老司机都清楚,“跑得快”还得看内功。到底这些新车有啥真本事?现场直接甩出问界M8纯电版,定位就是中大型SUV,咬住腾势N9、理想L9这些老牌劲敌,好家伙,价位35.98 - 44.98万也是不含糊,看得出来华为压根不怵竞品,以技术硬刚,绝不打价格战当“恶补钙”。说到卖点,那智驾系统才是狠货——华为乾昆ADS 4.0,堆料不手软,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后向固态雷达,智能驾驶想不到还能这么“花式上分”。有一说一,从这个配置表看,华为其实已经开始跟传统车企拉开差距,智能化这条道,非它莫属,谁还敢闹着玩?
动力方面也不掉链子,巨鲸800V高压平台,纯电续航版敢打到705公里,四驱也有655公里,零百加速4.8秒,跑得飞快,还节能环保。目测这波操作,应该能唤醒不少“速度与激情”的老车迷——既能家庭用,又能飚高速打卡,妥妥地兼顾了吃瓜群众的“务实”和“浪漫”。
问界新M5 Ultra也不赖,直接上了新车色跃影红,22.98万起售,硬是让买家多了点“个性色彩”的心理满足,谁还愿意撞车色?再说配置,雷达堆料没拉下,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齐活,马上还要升级HUAWEI ADS 4——说实话,这种“加量不加价”的做派,真的是把用户的嘴巴堵得死死的:你想挑毛病,得费点脑子。
发布会一口气还把新款智界R7和新S7亮出来,总共六个R7、三个S7版本,价位分别卡在24.98-30.98万、22.98-28.98万之间——算算钱包,大致是“中产家庭弹性区”。只要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肯定能在里面挑到合眼缘的车,9月份批量交付,根本不拖拉。
还有那尚界H5,预订价也不高,16.98万起。这车算鸿蒙智行“第五界”新兵,由华为和上汽集团联手搞的,技术能打。搭载同样的高阶智驾,雷达件件不少,啥都装齐了。最亮眼一句,直接让“20万以下市场”也能搞上辅助驾驶,“技术平权”听着就像打破阶层壁垒的羊角锤。就是说,人人都有机会用到前沿驾驶体验,那些曾经看着高端车“自动飘移”流口水的朋友,现在也该翻身做主人。
聊到这里,有人或许还要抠字眼:这么多技术,是不是纸上谈兵?其实你别急,业内评价已经放出来了,说这批新车不管是智能驾驶技术还是设计、性能,都把同价位车比得一愣一愣。消费者更有优质选择,整个智能汽车行业都跟着加速,这里面有新的机会,有新的活力,未来说不定哪个品牌都能因这波技术红利,过上“鲤鱼跃龙门”的好日子。
不过讲真,智能汽车变革这么快,有人乐观有人发愁。乐观的是,选择越来越多,安全、舒适变成了“标配门槛”。发愁的是,技术像开挂似的,你还没玩懂上一个版本,下一个就叒来了,还得不停追着升级——有点像手机行业千年轮回,刚买的,不到两个月就变成“老爷机”。
再回头打量华为的这波招式,可以说是层层递进。先开场造势,后猛甩真本领。产品线一排排展示技术积淀和创新实力,比如乾昆ADS 4.0,雷达眼花缭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辅助驾驶,而是往“真正无人驾驶”那档口发力。你瞅这动力平台,续航数据一亮,彻底掐掉过去关于“电车续航恐惧”的吐槽声。问界M8纯电四驱加速成绩,堪比早年间那些性能车的排场,却不用开油桶随时加油。智能驾驶体验呢?有了高阶雷达,大概率能在城市复杂路况和高速“自动驾驶”里独占鳌头。以前“科幻电影”里的桥段,现在变成了你的日常出行选项,走在二环路上再也不怕堵车掉头,科技感扑面而来。
当然,有些网友还是不忘泼点冷水:“自动驾驶是不是还需要等法律落地?”毕竟技术快,规矩跟着跑,社会要消化新物种就像在江边捞月,难免得留点余地。但是华为这波新车,更多是让大家亲眼见识智能汽车的“可能性”——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很多人先质疑,后来一点点被真香打脸。厂商敢下场、敢定价、敢承诺,说明产业链信心杠杠的,也反向激励其他车企不能掉队,弄不好下一次,国内智能车主题就变成“百家争鸣”,华为只把枪打响,后头还会有更多宝马、奔驰、造车新势力一齐跟上的高潮。
说到消费者的获得感,技术平权确实是个好词,不再是“有钱人才能体验自动驾驶”,而是“谁愿意尝鲜,谁都能试试”,这才是新一轮行业革命的题中之意。以前上车难,现在门槛低,搞不好会变成家家户户都愿意尝试“智能驾驶”,开起来不累,安全感也翻倍。产品多、选择多,用户体验拉满,市场自然热闹——但热闹背后,智能车企也面临新的压力:创新不能停,售后服务得跟上,产品要稳定可靠。说得直接点,车造得再新潮,不接地气,用户也只会用脚投票。华为此次发布,重点还在“落地”,就是说你买得到、用得好、修得起。
又想起发布会那句话,技术真正改变生活,就得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尚界H5进入20万以下区间,直接彰显华为要把技术铺到最广。高阶辅助驾驶不再是“高不可攀”,出行安全感可以批量生产。这其实是在瞬间把行业标准往上拉,逼得传统车企不敢“划水”,只能使劲追赶。
看着这些新品一波波发出,谁还能压得住好奇心?技术升级快过人们换车的节奏,智能汽车不再是海报上的梦想,而是明天你市区通勤的真选项。行业都在改变,普通车主的决策权也变得硬气:不光比价,更多比功能、比体验、比安全性,谁家“不跟进”,用户就直接说“拜拜了您呐”。
不过,热闹归热闹,新技术的普及速度与社会认知之间,也有点卡顿。比如全场景智能驾驶,究竟有多安全?数据漂亮,但实际落地,还得看“路测结果”、“法规适配”、“售后保障”等一系列现实考验。技术宅有激情,家里长辈多一分慎重。毕竟,安全与体验,谁都想兼得。
再说智能家用车,理想L9、腾势N9这些老玩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市场被抢走。下一步动向如何,估计又要迎来一波“你追我赶”的新玩法——技术升级、配置加码、价格微调,谁先创新,谁就抢得先手。华为敢拿成绩单说事,是因为技术真有底气,硬实力摆在那儿,别家要超,也只能卷出新高度。
发布会收官,其实最有冲击力的是那个理念:技术不是服务高阶用户垄断体验,而是全面普及大众,真正让人人能享受更智能的出行。这一招,谁看了不说一句“活久见”?汽车产业改革的核心,还是落在用户的满意度上。
说到底,这次成都“抢跑”,华为用智界、问界新品提前引爆智能汽车圈。技术的迭代不再是纸上数据,已经渗透进每一位车主的生活——你还在纠结买燃油还是插电?可能明年就得问问车有没有智能辅助驾驶了。智能车圈,已经快速迎来一轮“预判你的预判”的脑内对决。不变的是,用户向着体验奔跑,品牌向着进化狂飙。
唠到这儿,肯定有朋友刚才已经开始偷瞄钱包和购车清单了吧?你怎么选,会被这波智能技术吸引,还是继续观望?随手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未来的智能汽车,你会选哪家一试身手?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