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全栈华为加持,越野与智能真能两手抓?
要说这两年身边人聊得最多的车,不是新能源就是硬派越野。可你别看朋友圈里晒泥巴照、露营装备一大堆,真到买单那会儿,多数人还是犹豫。不是不喜欢,是觉得这些车嘛——“开着太糙”“用起来麻烦”,尤其城里堵成狗的时候,那种又大又笨的家伙,看着就头疼。
前阵子和修理厂老李喝茶,他还顺嘴吐槽:“现在买硬派SUV的,大多是发烧友,普通人图个啥?天天上下班谁受得了?”其实我也有点认同。直到猛士M817冒出来,说真的,这回我是真有点心动。
7月17号那天,群里几个哥们儿都在刷屏,说这车预售了,还扯上了华为乾崑。我第一反应也是:是不是贴个标签而已?后来细扒了一下配置表,还有销售给我科普半天,这才发现它是真的把“智能”玩明白了,不光靠脸吃饭。
先说最扎眼的一点,全套华为乾崑系统塞进去了。据说整车27个感知硬件,城区各种电瓶车、路口横穿的小孩、乱窜的大爷,都能被识别出来。这事以前只有在高端轿车上见过,现在一个大块头SUV也行?听着挺玄乎,不过隔壁小区张姐试驾回来跟我们吹,说她新手停车老紧张,这次让系统自己来,“比我稳多了”。还有那个P2P 2.0功能,我还特意问销售咋回事。他笑着拍胸脯保证:“你定好起终点,它一路自动搞定,你只管扶方向盘。”想想周五晚高峰从市中心杀到郊区小区地下库,也不用再担心迷路或者倒库卡壳,有时候科技确实省心不少。
不过吧,我对这种花哨玩意一直有戒备。维修师傅王叔经常念叨,“电子设备太多,以后坏起来可费劲。”但据说这套HarmonySpace 5座舱做得还挺皮实,用久一点不卡顿,而且手机和中控之间切换导航什么的完全无缝衔接。有次朋友发定位给我,本来以为又要低头鼓捣半天,一坐进驾驶位,中控就弹出来直接导航过去,小惊喜啊。
除了这些炫技操作,其实让我更服气的是底盘那些活儿。“磐石底盘”这个名字乍一听挺唬人的,但实际体验下来确实够结实。我去店里摸过一次,高配带CDC+空悬,全铝材料用料一点没省,据传连后轮还能独立转向——5米出头的大块头拐弯比某些A级轿跑都灵巧。这事群友自测过,在单位地库绕柱子,一圈下来别人倒三四把,他一下就过去,还嘚瑟地拍视频发群,被大家调侃“开坦克进胡同”。
还有VMC智能底盘域控技术,也是销售顺嘴提起的,据他讲可以根据速度段自动协调动力、刹车和悬挂,所以高速巡航不会飘,慢速爬坡不颠簸。维修工老赵看完结构图之后私下评价一句:“不像早几年国产SUV瞎拼凑零件,这台货算认真琢磨过。”
再聊聊越野系统吧,其实我是纯新手,对那些分时四驱、高低速锁止啥的一窍不通。但猛士这个全地形模式支持9种驾驶方式,包括AUTO、公路,还有6种针对不同烂路设定。不懂也能选AUTO让它自己判断,用微信群里的话讲就是“小白福音”。遇到重度交叉轴啥的,它那个E锁会帮忙分配动力,有一次朋友试驾时特意找了一段烂泥坑,好几辆日常城市SUV原地打滑,它却轻松脱困,还带俯仰角显示,看着仪表上的数据跳来跳去,很有意思。当然老司机更爱折腾,可以自定义参数调教成专属模式,有群友甚至改装外挂灯条,把座舱应用界面当作控制中心,可玩性很高。
至于动力部分,“极猛动力”混动架构也是行业首创之一(据汽修圈八卦),505kW功率加848N·m扭矩的数据听起来吓人,但真正吸引我的,是11模PHEV方案——既能油,又能电,还支持插混增程。一箱油满电续航1300公里左右,上个月有人拉去西北环线跑了一圈,只补充了一次油,自述平均油耗不到7.3升/百公里。在新疆哈密风沙大的地方,他们反馈风阻虽高但整体表现依然稳定,没有掉链子的情况出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更换滤芯一定不能拖延,否则极端环境下容易影响性能,这是当地4S店师傅提醒我的冷门养护细节。另外冬季北方严寒环境下热管理系统表现如何,目前暂未见详细测评,希望后续有人补充经验分享。
偶尔还能碰上奇葩故事,比如去年秋天北京城南某户外团体组织穿越活动,其中一辆刚提的新款车型(正是M817)误入农田陷窝,却因为其特殊救援挂钩设计,两分钟内完成拖拽,比传统车型快不少。当时参与者纷纷感慨“这钱花得值”,不过随行摄影吐槽座椅通风档位设置略深藏,需要习惯一下才能盲操作……小毛病归小毛病,总体来看用户反馈还是偏正面的。
最后插句闲话:记得前阵子夜里微信群炸锅,一个哥们突发奇想约夜爬妙峰山,说新买的小众露营装备非要搭配“大块头”,结果堵在西五环入口快一个小时,好在导航提前联动规避拥堵路线,让他们成功赶上日出。这类场景以前总觉得离生活远,现在似乎变成一种新的周末消遣方式,也算是一种时代变化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