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一句“高阶智驾必须收费”,瞬间在汽车圈投下一颗深水炸弹。这位供应链巨头的高管直言,若继续推行免费策略,“将给中国智驾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此言一出,网友炸锅:“功能不完善还要收费?”“出事责任自负,现在连用都要花钱?”。但当我们拨开情绪的表象,会发现这场争论背后,实则是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中的一场深刻博弈——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与消费端付费意愿的落差,正考验着整个行业的商业智慧。

---

🔍 一、收费还是免费?车企的“生死选择题”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1. 收费派的逻辑:技术造血才能活下去

博世的核心论点直指行业痛点:高阶智驾研发是个“无底洞”。吴永桥援引数据指出,今年1-5月中国汽车行业营收增长7%、销量增长14%,利润却暴跌11.9%。人力成本更是惊人——仅比亚迪的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支出就高达10亿元。若硬件成本(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无法通过软件收费回收,供应商和车企都将陷入“卖得越多亏越狠”的恶性循环。特斯拉FSD(6.4万元)和华为乾崑智驾(年费5000元)的成功案例,则证明技术溢价的市场可行性。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2. 免费派的武器:用户体验即竞争力

与博世唱反调的是中国主流车企的“普惠战术”。零跑直接宣布智驾终身免费,甚至退还已付费用户款项;理想将全场景NOA功能打包进车价;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从10万级的秦PLUS到30万级的汉L EV全系标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智驾应像刹车油门一样,是智能汽车的必备功能”。这种策略成效显著:零跑B10车型在高速领航功能免费后,交付量同比激增超100%。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

🧑 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超四成用户拒绝付费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市场调研显示,43%的中国消费者明确表态“不愿为任何级别智驾买单”,愿支付1.5万元以上的用户不足两成。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开通率上——收费车企的智驾功能开通率普遍低于20%。北京车主王偌依的观点道出大众心声:“买车就该享受全部功能,额外付费会影响我的选择”。更深层的原因是技术成熟度存疑:懂车帝实测显示,36款车型在15项高危场景中无一全数通过,例如“夜间施工避让卡车”的通过率仅47%。当功能尚未达到“可靠好用”,用户自然抵触二次付费。

---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 三、第三条路:动态定价或成破局关键

面对两难困境,行业正探索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 差异化分层策略:30万以下车型主打免费标配抢占市场,50万以上车型靠高阶智驾(如代客泊车、城市NOA)实现溢价——这与JATO的分析吻合:30万以上车型用户中,40%愿为高阶功能买单。

- 订阅制试水:蔚来NOP+从买断转向订阅制(月费380元),用户可“先用后付”,降低决策门槛。

智能驾驶收费还是免费?博世的言论引发争议,消费者质疑这是在割韭菜?-有驾

- 硬件降本提速:随着规模化生产,智驾硬件成本持续下探。例如比亚迪纯视觉方案已压至4000元以内,为免费策略提供支撑。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秘书长王羽指出,未来方向应是“硬件打底+软件增值”的动态定价: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提供弹性服务包(如按里程计费),匹配不同需求群体。

---

💎 写在最后:技术普惠才是终极答案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汽车价值逻辑从“硬件销售”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转型阵痛。无论博世呼吁收费的产业视角,还是车企免费换市场的用户思维,最终都需回归同一个目标:让技术真正普惠于民。正如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所言:“智驾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当某天,系统能如人类般娴熟应对暴雨夜的山路急弯,消费者自会心甘情愿为价值买单——而在此之前,倾听用户、打磨体验,才是穿越争议迷雾的罗盘。

> 驾驶座上那枚小小的智驾按钮,

> 按下的是企业对技术的敬畏,

> 也是行业对用户的诚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