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12搞了个大新闻,风洞测试,六轮!
还直播!
这操作,说实话,有点像相亲节目现场验DNA,透明得让人有点不适应。
以往车企都恨不得把风阻系数藏着掖着,能吹多低就吹多低,现在倒好,直接把各种工况摆出来,就差把工程师的头发都吹乱给你们看了。
这事儿,得先说说风阻系数。
对消费者来说,这玩意儿就像女神的体重,你问了,她未必说真话,说了,你未必听得懂,听懂了,又未必影响你喜欢她。
风阻系数低了,省油,噪音小,操控好,这是没错。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受太多因素影响了,轮毂、后视镜、底盘高度,甚至进气格栅开不开,都能影响最终成绩。
阿维塔这次测试,把这些变量都摆出来了,从“最完美状态”到“最糟糕状态”,让你清清楚楚看到,风阻系数这玩意儿,就像股市,一天一个价,变幻莫测。
你知道为啥吗?
因为造车,它不是做数学题,不是把所有变量都优化到极致就能赢。
它更像是炒菜,要考虑食材、火候、调料,最终目的是做出好吃的菜,而不是单纯追求食材的营养价值最高。
你看,工况一,160公里风速,低风阻轮毂,电子后视镜,空悬降到最低,成绩最好。
但,记住:谁没事天天160公里飙车?
而且,电子后视镜这种东西,有人喜欢,有人觉得不习惯。
所以,这个“最好成绩”,就像明星的精修图,好看是好看,但离真实生活有点远。
工况二,降到120公里,硬件不变,成绩变化不大。
这说明啥?
说明厂家没作弊,数据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但工况三,换上运动轮毂,风阻立马就上去了。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给女神换了双高跟鞋,腿是更长了,但也更累了。
工况四更狠,运动轮毂、普通后视镜、空悬升高,直接把不利因素全安排上了。
这操作相当于啥?
相当于把考试作弊的工具全扔掉,然后告诉大家,我凭实力考的。
工况五,更绝,AGS主动进气格栅打开。
这玩意儿打开了,散热是好了,但风阻也上去了。
这就好比你敞开了窗户,空气是流通了,但噪音也进来了。
最后,工况六,车辆偏置5度。
但凡带点脑子都知道,车身歪了,投影面积大了,风阻肯定高。
但为什么要测这个?
因为车要拐弯啊!
车总不能一直直线开吧?
这种操作,简直就是“侧风稳定性”的终极形态。
所以说,这次阿维塔的测试,它不仅仅是在测风阻,更是在给行业立规矩。
它告诉大家,风洞测试不是玄学,不是厂家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它应该是一个透明、公开、可验证的过程。
这就像是给车企们上了一堂公开课,告诉他们,做人要诚实,造车更要诚实。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我觉得,对消费者来说,风阻系数看看就好。
记住:别太当真。
毕竟,影响你买车的因素太多了,品牌、外观、内饰、价格,甚至销售员的态度,都可能让你做出最终决定。
所以,我的意思是啥?
造车,不是堆砌参数,不是追求极致。
它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就像做人一样,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一辆车,如果为了追求极致的风阻系数,把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都牺牲掉了,那这车,还能开吗?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阿维塔的风洞测试,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次价值观的输出。
它告诉我们,造车,要诚实,要透明,更要均衡。
至于风阻系数,看看就好,别太认真。
毕竟,人真的是太难了,买个车,还要懂这么多,简直就是汽车工程师的终极形态。
听懂了?
点个赞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