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事儿闹得,真是让人捏了把汗。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被限制高消费,消息一出,朋友圈、车圈都炸了锅。不少人开始嘀咕:零跑是不是要“凉”?销量不是一直挺猛的吗?怎么突然就成“老赖”了?别急,猫哥我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事儿的来龙去脉,顺便聊聊零跑这台“黑马”到底还能不能支棱起来。
先说结果——人,已经解限了!钱,也付了! 朱江明本人亲自发文,3天“限高”解除,事儿算是翻篇了。他自己也感慨:“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这话听着挺励志,但说实话,这雨下得也太突然了点儿。起因是子公司跟广州一家租车公司打官司,欠了361万没按时给,法院判了也不履行,结果母公司连带背锅,老总被限高。你说这算不算“打脸”?前脚还在发布会上讲“用户至上”,后脚就被列入失信名单,这反差也太猛了。
不过呢,零跑反应还算快,立马发声明:钱,一次性全额付清了!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这操作,算是及时止损。但问题来了——堂堂一个年销近30万辆的新势力,怎么会卡在361万上?是现金流紧张?还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要知道,去年零跑卖了29.37万辆,同比涨了103.8%,今年8月单月销量都干到了5.7万辆,这数据可不像是“快不行了”的主儿。
说到产品,零跑这几年确实有点“上头”。从C11到C01,再到T03,价格打、配置堆、空间大,主打一个“性价比屠夫”。尤其是新出的B系列,B10 SUV卖9.98万起,B01轿车更是杀到8.98万起,直接把合资车的脸按在地上摩擦。你想想,这个价位你能买到纯电紧凑型车,标配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无框车门,是不是有点“真香”?
但光看价格可不行,咱得深挖。比如这B系列,虽然价格低,可做工、用料、底盘调校跟C系列比有没有缩水?有车主反映,B10的隔音确实一般,高速风噪“劝退”,内饰塑料感也比C11强不少。这说明啥?零跑在走“走量路线”,成本控制压得太狠,舒适性配置就得让步。你说买菜代步还行,要是想跑长途、追求质感,那可能就得再掂量掂量。
再看对手,比亚迪秦PLUS DM-i,同样是10万级神车,销量常年霸榜。人家有DM-i技术打底,油耗低得离谱,百公里才3-4个油,燃油经济性顶呱呱。而且比亚迪渠道多、口碑稳,售后基本不愁。相比之下,零跑虽然价格更低,但品牌认知度还是差一截,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很多人连“零跑”是啥车都不知道。
另一个劲敌是哪吒V,同样是纯电小车,价格区间跟零跑T03、B10高度重合。哪吒的优势在于网点多、政策熟,尤其在下沉市场吃得开。但哪吒的智能化和设计感,说实话跟零跑比还是差点意思。零跑的Leapmotor OS系统反应快、界面清爽,语音识别也更准,智能化这块,零跑算是支棱起来了。
还有个隐形对手——五菱缤果。别看它定位“买菜车”,但胜在皮实耐造、维修便宜,电池小所以充电快,特别适合短途通勤。零跑B10虽然大一圈,但电池也大,充电时间长,日常使用反而没那么灵活。所以说,不是价格低就一定能赢,使用场景才是关键。
再说回这次“限高”风波。虽然事儿解决了,但对品牌形象多少有点影响。你想啊,一个天天喊“科技平权”“用户第一”的品牌,结果因为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不就是“打脸”吗?尤其是那些刚提车的车主,心里难免犯嘀咕:这车以后售后靠不靠谱?软件更新会不会断更?
但话说回来,企业经营哪有不磕磕碰碰的?特斯拉、蔚来哪个没被曝过负面?关键看后续怎么补救。零跑这次处理速度还算快,钱付了,声明发了,朱江明也亲自下场“认错”,态度是端正的。接下来就看他们能不能把内部流程捋顺,别再因为“小毛病”影响“大健康”。
零跑的野心不小,明年要冲100万辆销量,还要推10万以下的A系列。这目标听着吓人,但也不是没可能。毕竟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还在涨,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只要能把品控、服务、渠道跟上,价格牌打得稳,未必不能再造一个“国民神车”。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你会考虑买零跑吗? 它便宜、配置高、空间大,适合年轻家庭第一台车。但你也得接受它品牌弱、细节糙、售后还在成长的现实。它不是“装逼利器”,也不是“驾驶玩具”,但它可能是你10万预算里,能买到最多“实在”的选择。
这样的零跑,你觉得它能走多远?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