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如何颠覆全球汽车格局?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不只是“卖车”那么简单

王传福如何颠覆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大家对中国车企的“出海”这事早有共识,不过如今的局面,变得不太一样了,不只是比亚迪,国内多数汽车品牌,也都在遭遇一场“全球大考”。

我想聊聊,比亚迪的变局,背后到底映射了什么,更关键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能借这次机会,彻底扭转低价模式,拼出新一条路?

王传福如何颠覆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看似比亚迪在豪赌,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在重塑自我,过去那种“性价比打天下”的路子,已经快走到头了,比如你看这季度,比亚迪的净利润虽高,不过毛利压力就在那里,国内市场内卷严重,品牌再拼价格,谁都快喘不过气。

但,全球市场总有新机会,海外成了比亚迪的新主场,财报里可以看出来,Q3海外销量占比又提升了,不只是比亚迪,长城、吉利等玩家,也都在加速布局,这里有个核心转变——中国车企靠的,不只是便宜了,更关键的是技术、服务和品牌建设。

王传福如何颠覆全球汽车格局?-有驾

比亚迪在日本的策略,明显跟国内不一样,不单靠价格,更是以本地化产品和体验为核心,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出海难,甚至有点“从负数开始”,你看最初在东京应对专利诉讼,连律师都找不到,彼时受限无数,和日韩本地巨头的资源、政策差距非常大。

但,局势在变,比亚迪也在变,比如他们针对日本人驾驶习惯专门设计的新车型,侧滑门,小尺寸,儿童遗忘警报,这不是简单移植国内产品,而是用三年时间深耕当地,虽然销量不多,不过建起了100家经销商网络,这是“品牌沉淀”的一种长线思路,跟快速抢市场完全不同。

还有物流和关税这些“硬核障碍”,过去出口成本高,利润被压制,比亚迪很聪明,他们自己造船搞运输,“BYD SHENZHEN”号已经投入使用了,等到明年产能一上来,收益能力就跟进了,欧洲有壁垒,便在匈牙利建厂,巴西工厂更是总统亲自捧场,泰国一年打破日系垄断,这些动作,背后都是顶层设计。

当然了,这场全球攻坚战,难度极高,丰田、大众这些传统巨头,基本盘稳如磐石,比亚迪要拆他们的壁垒,不光靠品牌,还要靠产品力和渠道能力,要拼的,是研发和创新投入。你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开支达到437.5亿元,其实这投入,是押注未来的关键。

市场在动态调整,库存下降后,比亚迪的利润率也在逐步恢复,根据大摩预测,2026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可能突破160万辆,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中国车企不想再做市场的“廉价主角”,而是希望成为全球高端竞争的新玩家。

这不仅仅是王传福一个人的赌局,更像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次“集体进化”,从简单的“卖多赚少”,到“少卖精赚”,目标就是让中国品牌,和国际主流品牌平起平坐。

这场升维之路,远没有终局,现在中国品牌在欧洲、日韩顶级市场,份额依然不高,消费者认同感还需时间打造,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玩家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让“技术”和“品牌故事”真正打动全球用户。

举个例子,蔚来在欧洲市场,不只是卖新能源车,还搞能源网络合作、本地售后体验升级,这种模式,不亚于造车本身的难度,甚至影响了行业生态,特斯拉当年也是靠充电网络和用户口碑,打破认可壁垒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车企现在也抓住智能化升级这个机会,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已经成为出口车型的新标签,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60%,这说明,全球化竞争,技术和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中国车企,只有靠创新、品牌和服务,并且持续本地化,才有机会赢得长期竞争,这条路很漫长,不过也极具挑战性。

一下,比亚迪的远征,只是一个缩影,更多中国品牌正在重构国际格局,背后是中国制造冲击世界品牌的突破口。如果能打赢这一仗,中国汽车或许就能摆脱“低价内卷”,转而迎来全球市场的价值新周期。

那问题也就来了,中国车企能否真正成为全球用户优选品牌?技术和品牌实力,是否足以支撑长期竞争?大家觉得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会怎么样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