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悔的三件事是什么?没吃到最后一根薯条、没追到初恋、没开上原厂GT-R。如今,第三个遗憾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写进作文素材了。毕竟,最后一辆日产GT-R,那个有着R35代号、比许多中年人的膝盖都结实的老伙计,也终于在流水线上抽完了最后一口电子烟,步履蹒跚地滚下了生产线。比起马路上晃来晃去的新能源小蛋车,GT-R的下线,更像是用V6双涡轮给内燃机说了声体面的“滚犊子”。
有人说这是终结,我相信日产只是想让大家好好复习一下“停产不代表死亡”这个呼呼冒烟的老生常谈。老板们嘴上说暂时告别,心里盘算着哪天再捡回来,像极了炒房炒到最后的那波人——谁说再见一定是分手呢?说到底,不就像那个永远关着的健身卡,虽然老板跑路不见踪影,但我们都相信哪天能用得上,再一身腱子肉去美团送餐。
这辆最后的GT-R,不知道是不是日产给自己上的坟头紫花,紫得正好是午夜色,配着T-Spec的高配身份,昭告天下:GT-R绝不是那种熬夜蹦迪后掉在路边的拉皮条出租,你们谁不服尽管上来吹牛逼。贴着“限量纪念版”的大金标,像极了某些企业裁员大会上穿得最花的那位——你能确实地感受到,某个时代,确实一去不复返了,但老板承诺的“XX项目还会重启”却照旧不变。
日产的总裁Ivan Espinosa向着粉丝慷慨陈词,说什么“GT-R终将归来”,目标是烈焰重生,和好莱坞超英电影里英雄每死必返的桥段一样。也难怪,他要是说“GT-R归来遥遥无期”,怕不是第二天就被日产贴吧的死忠吊在Tochigi厂门口。毕竟,人都喜欢听童话嘛。老板说,有生之年系列要回温了,粉丝一颗驿动的心,就像被离婚三次的渣男骗进了花果山。
日产从2007年造了第一辆R35,造到今年,算下来你都能把一个小学生培养成了刚好会背股市谚语的大学生。但日产显然没打算让R35像我们这些在职场毒打下还没转正的韭菜那样继续苟延残喘下去。零部件那么多,精细得堪比公务员考试真题,日产下狠心——十几个平台减到七个,是怕以后出新车,人连零件钱都不够攒成买房首付。GT-R这种高端定制的产物,一听就跟日产现在正在干的那些减员增效的骚操作格格不入。造多了赔钱,造少了挨骂,日产估计是做梦都想让这台历史包袱自行了断。
不过你说GT-R真是死了?别急。日产其实还在踹空调——哎,剩下不多的希望就都给了“新继任车型”,也就是饭圈磕得比孩子还勤的“R36”。问题是这孩子什么时候能被发动起来,估计比Tech公司还难等。有人说下一代要上电了,啥固态电池,啥马力再裂天,日产自己都没拍板,翻译成人话就是“我妈让我先看看再说”,典型的职场PUA。内燃机还有戏没?还得看环保政策脸色,不行就先画个饼在那晾着,饿了你自己闻一闻,反正画饼不花钱。
要说这个Hyper Force概念车,弄得1341马力好像谁都能踩油门去拍头文字D,全场只有资本家在偷偷算账。日产现在手里头没几个钱,还天天削减成本,关厂裁员,拆东墙补西墙,卖车号称“高端品牌”,但一查流水,比茅台专卖店还干净。搞新能源是真,糊迪赛也是真,想把平台精简到一半,零部件再减减减,低头看看GT-R,你说日产有啥理由现在给你搞限量高定?热情归热情,生意归生意,等你真买一台GT-R,你头发可能都不剩几根。
某种意义上看,GT-R这次“停产”,更像是摸爬滚打一圈后的体面退休。你说这家伙是不是一身本事?当年车主起步一脚深踩,挡位挂了仨,身后領导的奥迪X6全程陪跑,满地尘土里都是工薪阶层不同品牌的落泪。GT-R从来不是富二代炫耀的玩具,而是程序员加班深夜的追风梦,是中年人余额宝本金丢光也要刷卡的疯狂,是一众男人心底最烈的机械情书。可这世道变了,新能源如同县城广场舞,握着电机跳给你看,GT-R这疙瘩机械油腻味突然就和审美断了档。老的被嫌弃,新的还没来,想重启也得等风来。
不过老实说,日产官方这波操作也算情商上线。嘴上总说是暂别,背地里估计早在画饼大赛里独占鳌头了。你说他们不心疼?说到底自己造出来的王牌,一刀切停也真是壮士断腕。可这些年,日产财务表那点数少得连苍蝇都懒得站阵地,还有脸弄什么情怀加分?全公司节衣缩食忙转型,烧钱太快怕油都喝不上,品牌影响力说得花里胡哨,发现最终买车的,还是刚睡醒的小镇青年。明星超跑能翻盘?企业家要真信这套,还不如现在去拍剧刷存在感。
车迷粉丝其实最懂套路,我们都混在互联网里,啥画饼没吃过?日产现在的路子,和健身房卖年卡差不多,宣传稿发得比车还快,一期又一期:“新GT-R马上见,绝不鸽。”每年都在盼头一次归来,结果铺天盖地全是炒冷饭,倒像那些旧日电台,在R35遗像前集体听怀旧节目。大家嘴上笑呵呵,说不定心里都已经盘算好下一款拉爆社交圈子的玩具。你说要等新GT-R?别开玩笑了,这年头早破防了,还真有人图样图森破,信厂家那个不明不白的未来承诺。
这事也不能怪日产,活着本来就难,“超跑”两个字早不是什么消费升级的口号,倒像是中年人的平衡车,想骑能骑,摔下来连医保都不赔你。内燃机时代过去了,大浪淘沙,GT-R炒成了理财产品,油里带着情怀,剩下的,是车主们夜里买醉的资本。也许再过多少年,人们还能在网络梗图里,看见GT-R地板油带起火花,配着“三旬老汉泪两行”——你看,连车企都开始怀旧了,难道我们这些韭菜就不该矫情一把吗?
想想以前,谁不喜欢在游戏厅里选个GT-R呢?马自达、丰田、日产,三位数理想主义集体塌房。只是现在,辉煌已成追忆,要不然怎么说我们和R35一样,都是这时代的倒霉蛋?日产拼死拼活造车,辛苦做了18年流水线,发现最后还是要给时代让个座。如今轮到GT-R谢幕,就和那些地方报社、录音带、摩天轮差不多,走着走着就被高科技踢进了历史垃圾桶。想问问粉丝,你们以后准备靠谁信仰充值?别告诉我靠比亚迪仿生Logo啊。
至于GT-R何时真正重生?我也不知道。也许真像日产老板讲的,暂离是为了下次惊天动地的归来。可你又怎么能信呢?从前是“留得青山在”,现在是“青山早搬走”。好在我们可以慢慢习惯,把信仰消费换成段子调侃。日产GT-R最后的下线,就是老一代叙事的终结,也是下一轮新陈代谢的开始。
生活本来就不是爽文,更多像零公里起步时的抖动。无援的时代,一切皆有终章。GT-R goodbye,油腻又倔强的情怀暂时去了后台,缓冲区里还残余着热血的回音。至于未来会不会重启,等哪天新能源也腻烦了,或者资本家突然想明白了内燃机的好,也许咱们还能再吹一次红灯起步。至于现在?拉上车窗,和你我一样,安静吹吹空调,把凌乱时代小小的无奈停在计价表上——GT-R下线了,我们还在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